•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对待

网上求医问药不靠谱 专家:网上看病要理性对待

  

  网上求医问药,不靠谱

  □见习记者李楠 阚宗兵

  阅读提示

  鼠标一点,轻松“看病”。时下,不少年轻人有个常见病,首先想到的是到网上查找资料甚至求医问药,就这样,“网上看病”渐渐流行起来。一项调查显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都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网上看病的途径很多,不仅有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输入一个疾病名称,呼啦啦搜出来成千上万个结果,而且还有专门的网络医疗咨询网站,如“看病网”、“有问必答网”,访问量节节攀升。健康专家提醒:医疗水平不高的医生、“久病成医”的网民、无病却“万通”的网民都发帖子,这些帖子往往是片面的、一知半解的,只能供参考,千万别确信;还有网站打着求医问药的幌子兜药,危害人们的健康;有的不良医疗机构在网上对网民“有问必答”,其实是误导你找他看病。


  网上寻祛痘良方吃药过度反中毒

  青春痘让不少处于青春期的爱生备感烦恼,19岁的周欣就是这样。正读高三的她一直埋头苦学,备战高考,不知不觉,青春痘“爬”满了脸。成天功课、作业、试题做不完,连周末都搭进去了,周欣根本抽不出时间跑医院,可这一脸痘痘也确实有损“门面”。于是,趁睡前的工夫,周欣在网上狂搜祛痘的方法。在某健康网站的论坛里,周欣看到有人发帖说:“吃维生素B能祛痘。”还说维生素B是水溶性的,代谢快,对身体没影响。周欣觉得这个方法很方便、安全,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大药房买了几瓶维生素B片。急于求成的她几乎把维生素B片当零食吃,吃了一段时间,脸上的痘是少了些,可她时不时地觉得头晕、恶心。家人带她去医院,被诊断为维生素B中毒。

  河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晓娜说:“维生素B有很多种类,维生素B2可缓解口角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炎症;维生素B6多用于治疗呕吐、低血糖症、面部油腻等。不能笼统地说维生素B能治什么病,维生素B虽然水溶性强,易代谢,但人体如果摄入量过大,就会造成药物中毒。”

  孙晓娜说:“网上的内容太杂,患者通过网络了解自己的疾病,本是好事,但轻信网上的治疗方法则显得有些鲁莽。”

  听信网民留言以为自己“不孕”

  最近,小丽在单位体检时查出来患有附件炎,并且B超显示还有子宫内膜息肉,当时,医生给她开了几盒药,告诉她要尽快做宫腔镜手术摘除息肉。一听要做手术,小丽的心咯噔了一下,这么严重?还要做手术,会不会是医生小题大做啊?小丽打算回家和丈夫商量一下再做决定。

  回到家,小丽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脑,看自己的病到底是咋回事。小丽先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附件炎”三个字,就看到其中的一个网页中写道:“附件炎可使女性不孕。”这让小丽紧张起来,因为她正准备要孩子。接着搜索“附件炎可致不孕”,发现了很多网友的回帖:“附件炎不能怀孕,很容易导致宫外孕”、“附件炎的治疗需要很长时间,估计至少一年不要考虑怀孕”。小丽心乱如麻,但又不由自主地继续搜索“子宫内膜息肉”,搜索结果:“子宫内膜息肉会影响受精卵着床,患此病者不容易怀孕……”小丽彻底崩溃了,趴在床上痛哭起来。

  晚上老公回家,小丽哭得更伤心了:“这可怎么办啊,我们这辈子要不了孩子了。”老公说:“你先别着急,还是找大夫看看,自己在这净瞎想,有啥用啊。”小丽听不进丈夫的话,仍然在家对着电脑“寻医问药”,她认为,电脑上都是大家的经验之谈,比医生那齐全多了。可是几天下来,小丽不但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反而是越来越灰心,经常对着电脑看看哭哭。小丽的丈夫实在看不下去了,毅然拉着小丽来到医院。

  “医生,我妻子的附件炎真的会引起不孕吗?”小丽的老公问。医生说:“她的附件炎只是轻微的,严重的附件炎才会引起不孕,你们不用太担心,现在只需要做宫腔镜手术取出息肉就行了。”通过宫腔镜手术摘除了息肉,病理检验的结果也是良性的,小丽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网络求医何以如此普遍?

  网上求医问药为何如此普遍?网民总结出以下两点原因。

  一、医院看病费时费钱,网上看病省时免费。去医院看病,挂号要排队,候诊要排队,缴费要排队,检查要排队,好不容易进了诊室,往往三言两语就被医生打发了。碰上医德差的医生,还开大处方,宰人没商量。特别是外地患者,更要来回奔波。而在网络上看病,只需敲敲键盘、动动鼠标即可,没有时间、地域上的限制,甚是方便。总而言之,是“看病难、看病贵”让人们选择了网络。

  二、网络问诊以隐私疾病居多,而在医院,患者羞于开口。在各大健康论坛,男科、妇科病几乎占了40%。在网络上,谁都不认识谁,只有“医生”和“患者”两种角色,有什么难言之隐都能放心、大胆地说出来,而在医院就不一样了。记者曾在某医院男科门诊采访,一位患者包皮手术后刀口出现炎症过来复查。医生让该患者脱下裤子看看。这名患者磨蹭了半天,才脱下内裤,将露给医生检查,这时只见坐在医生旁边的几个实习生和进修医生“呼啦”一声,全站了起来,探着头盯着患者的看,他们“实践”了,却让患者好不尴尬。

  网上医生可能变相卖药

  吸引人们上网求医问药的一大原因就是免费,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很多网络医院、网上医生,很可能是变相卖药的托儿。

  前不久,中国新闻网上就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20岁女孩服用网购药品后身亡,引出特大骗局”。

  年仅20岁的湖南邵阳女孩金玉玲,就是相信网络上的“权威”,在吃了“仲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系疾病研治中心”邮寄的“滋阴润肺丸”的第4个疗程后病危,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还是离开了人世。

  金玉玲从小就患有哮喘病,家人带她四处求医,但一直没有治好,平时没事的时候,她就会上网搜集一些治疗哮喘的信息和偏方。去年她在某网站上偶尔发现了一种叫“润肺丸”的药,说可以治疗哮喘,而且第一个疗程可以免费试用,于是就申请试用。吃了一个疗程后,她觉得效果还可以,就花钱买了几个疗程的药。然而,在吃了4个疗程后,金玉玲出现了呼吸困难,家人连忙送她到医院抢救,医生检查出金玉玲肺部出了毛病,还患有急性胰腺炎。住院期间,金玉玲病情持续恶化,随后死于呼吸衰竭。

  最终调查得知,根本就没有什么“仲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不用说“仲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系疾病研治中心”了。

  记者随机在网上搜索发现,竟然还有不少网民询问“滋阴润肺丸”有没有效果,甚至有网友“跪求仲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不定期公布网购药品的非法网站,这些网站往往打着求医问药、专家咨询的幌子,实际上就是为了卖药,这些药品多数没有正规批号,是彻头彻尾的。这些卖药网站有一个推广宣传自己的高招,就是购买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比如一年给搜索引擎网站交多少钱,就可以买下“脉管炎”这三个字的竞价排名,一搜索“脉管炎”,一下子出来十几个卖药的网站,排名越靠前的,交的钱越多。由于网络如同大海,有关部门对此曝光和打击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卖药网站依然如雨后春笋,受骗网民层出不穷。


  网上诊断、网上开方被卫生部明文禁止

  很多健康类网站通过设立“专家在线咨询”来拉拢患者,获取网站点击率。然而这所谓的“在线咨询”到底能给患者解决多少问题呢?

  为一探虚实,记者亲身体验了一番网络求医。登录某健康门户网站,记者点击悬浮在网页右边的“在线咨询”提示,页面链接到一个类似QQ聊天的咨询窗口,然后是接线员一番客气、常规的问候语。在记者陈述了自己的症状后,接线员回复:“请稍等,我们正在为您链接在线专家团。”随后,记者等了半分钟,页面链接到在线专家对话框。让记者大跌眼镜的是,明明问的是消化内科的问题,链接的却是郑州某私立医院的妇科专家。

  记者又随手打开其他几个网站,有些“在线咨询”直接链接到药品广告上,有些索性链接到网站论坛。

  除了“在线咨询”,一些网站还设立有论坛、贴吧,给患者提供多种看病渠道。

  有专家表示,网上寻医问药诚然给患者带来了很大方便,但患者不能在网上看到什么就一味相信。首先,网上有些医生的资质、水平有待查证。其次,医学知识是非常严谨的。一种疾病可能有很多种症状,一种症状又可能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或是多种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在网上问诊,很容易因患者陈述粗枝大叶,造成诊断结果出现大的偏差,对患者治疗不利。再次,各大论坛、贴吧上的回复者有些的确是医生,能给患者正确的治疗方案和建议;而有的则是普通的热心网民,对健康知识一知半解,或是根据自己的患病经历,给患者出谋划策;还有的是恶意泡论坛的灌水者,为了获取论坛或贴吧积分,对任何患者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凑个热闹,复制别处的科普文章回复患者或是信口胡说。

  一名医学专家告诉记者,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看病都强调“望闻问切”,正规医生看病,离不开四个资料,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一些较复杂的病症,仅靠症状描述无法辨别。一些小毛病可能隐藏着重大疾病,这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医学检查才能确认,而不能仅靠网络的“隔空猜物”。

  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一工作人员表示,医学是非常特殊、复杂的学科,单凭网上互相发送资料就能给出治疗方案,这只能说明医生的不负责任或别有所图。医生进行网上诊断、网上治疗、网上开处方等,这些行为都被卫生部发布的《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文禁止。该办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因此,任何网络咨询都不应涉及疑难杂症和关乎生命安全的重大医学问题,而应提供一些保健服务类常识、信息及其解释。喜欢网上问诊的网民,即便是微小的身体不适,对“在线医生”给出的药方也要多留个心眼,不妨再咨询一下医院的医生,以免延误治疗。


  专家提醒

  网上看病要理性对待

  记者了解到,在国外,因机制成熟,网络就医非常普遍,但国内这种就医“规矩”尚未成型,患者通过网络看病时,一定要理性看待。专家提醒:

  1.网上看病,比较好在大型的知名专业网站进行,与媒体相关的网站比较好,其健康知识相对权威。

  2.网上看病很容易误诊,千万不能仅凭网上“专家”的一句话就照方抓药,以免延误病情。

  3.以实体医院为依托的各种专科“网上医院”或是“网上咨询”,一定要了解清楚医院和医生的资质。即使在网上咨询过了,比较好还是去医院门诊再详细诊断一次。

  4.发现身体不适,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不要盲目在网上查病,以免增加心理负担。

  5.如果对疾病有疑问,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当面和专业医生进行交流。

  6.患者在就医时比较好将自己的性别、年龄、详细症状、病史、家族史描述清楚,如有必要需查看检查单,比较好能和医生取得直接联系,通过网络方式上传给医生,以免医生获取信息不详细导致诊断误差。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