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惊现河南 近距离鉴别“肉灵芝”
社旗网讯 2010年10月13日,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一街居民王一在展示他发现的圆柱状太岁时的场景。
民间有句老话:“别在太岁头上动土,”但是家住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一街居民王一最近可过足了太岁头上动土的瘾。
那是10月4日下午,王一与同学史培山一道在赵河捕鱼时发现渔网内有一圆柱状弹性的物体,直径15公分,长两米多,像一大肉团,达10公斤多重,无味,触摸时感觉比平常吃的果冻稍硬,有弹性,但不粘手。他连忙走进齐腰深的水中,轻轻的将柱子一样的物品捞到河滩上,于是,他就让同学回家拿了两个桶将圆柱状物品放入桶内挑回家中。
看着发现的这圆柱状物品呈紫褐色,用木棍轻轻一捣一团肉乎乎的物品流出白色透明状条状粘液,他用鼻子闻一闻没有任何异味,口尝无副作用,把以前看过的科教频道的《太岁疑云》又看了一遍,之后又查阅了几乎所有关于太岁的网页,结果发现有的图片和自己桶里装的极为相似,他就更坚信自己“捡”到了宝贝。他邀请县里的名老中药师鉴定,认为王一捕捞的圆柱状物体有弹性会生长,内部呈透明游离状,即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与太岁的特征一致。
对此,王一将太岁在家中的三楼养了起来,养殖太岁的水中无异味、不生虫,至今仍生长状态良好。药学专家说,社旗发现太岁很可能与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良好有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灵芝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久食可轻身不老,延年如神仙。
名老中药师说,王一捕到的“太岁”又称肉灵芝,为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它的细胞结构接近鞭毛动物,进化程度介于藻类(蓝藻)和原生动物之间。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研究专家葛再伟博士说:“目前较为广泛的说法是,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菌,但今天在显微镜下并没有发现粘菌细胞上应有的鞭毛,可是目前的科学研究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通过质地以及在解剖镜下的观察,这确实是传说中的太岁,只是它的生命体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听长辈人说,“太岁”出现预示“风调雨顺”,但还没有人亲眼见过“太岁”。
至于传说中的太岁的各种功效还需要科学研究,由于存在大量细菌,不建议人直接食用。
据记载,太岁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一个别称。民间传说盖房子、兴土木时,门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久而久之就有了“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与肉灵芝太岁有着本质不同。
- 2010-10-15“太岁”惊现河南 近距离鉴别“肉灵芝”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