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自诊”涉嫌摆摊设托 出现问题维权难
记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网上自诊,找到10多万个网页,输入“在线医生”,立刻出来了500万个相关网页。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开设网上自诊的大多是私立医院,往往帮人诊断后直接推荐某某医院的所谓专家;还有一类是在网上推销药物的,是药商的推手。
生了病怎么办?当然该去医院。不过,如今不少人生病后,首选不是去医院就诊,而是轻点鼠标,按照网上提供的治疗方法自我医治。这种风靡的方法有个称谓,叫“网上自诊”。
数百万网站提供网上诊病
近日,记者在省人民医院门诊遇到沈。她过年期间一直咳嗽,过年为这种小病去医院太麻烦,就在网上输入症状,“在线医生”诊断为普通感冒。按照网上提供的诊断结果,沈去药店买了几种消炎药。据一项调查,70%的年轻上班族有过网上自诊的经历。
网上自诊为何会如此受追捧?主要是去医院太麻烦,“看病难”、“看病贵”让他们选择了网络。市民周小刚说:“去医院看病,挂号要排队,候诊要排队,缴费要排队,检查要排队,终于轮到自己看病了,医生往往三句两句就把患者打发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而网上自诊则只需敲敲键盘、动动鼠标即可,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记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网上自诊,找到10多万个网页,输入“在线医生”,立刻出来了500万个相关网页。多数网站只要注册成功就可免费咨询。在相关网站输入症状后,有的网站会自动生成一个即时处方信息,有的则是靠在线医生回复。
10分钟开出8个“药方”
网上自诊虽然方便,但误诊率很高。年后,记者在南京几大医院采访时了解到,近日在专家门诊看病的病人中,有不少是因为网上误诊再次来医院就诊的。
有一位患者因进食疼痛,在网上自诊时发现自己得了绝症。而去医院检查后,是食管炎。轻病重断,虚惊一场!记者在南京妇幼保健院还遇到一位患者小李,被重病轻断了。年前她感到肚子周围不舒服,上网自查是一般炎症,自我服药一周,不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医生一检查,原来是重度宫颈炎。医生说,再不及时送医,真的就危险了。
记者登录多个医疗网站,以胃疼为由,亲自体验网上看病。不到10分钟,就有多家网站的“在线医生”开出8个“药方”。有的称是“神经衰弱症”,还有的诊断为饮酒过度,有的建议要多喝牛奶,甚至有一个处方建议,“做全身按摩”。
多位资深医生对网上自诊表示担忧。鼓楼医院普外科一位医生说,网上有很多医学知识都不是权威医疗机构提供的。正规医生诊病,离不开四个资料,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一些较复杂的病症,仅靠症状描述无法辨别,离不开各种检查手段。一些小毛病可能隐藏着重大的疾病,这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医学检查才能确认。网络判断病症,基本属于“隔空猜物”。省人民医院一位医生坦言,“每一种疾病会同时表现出多种症状,每一种症状又可能为多种疾病所共有。有时症状是一种假象,有些医生当面还能误诊,更别提不见病人的网络了。”
网上诊治涉嫌摆摊设托
记者从省卫生管理部门了解到,网上开处方被《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文禁止。办法规定: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目前,我省有名的大医院都没有开展网上诊疗服务,省人民医院宣传办同志坦言:“对大型医院的专家而言,平日里主动来医院求诊的病人都看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去从事网上诊疗呢?”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开设网上自诊的大多是私立医院,往往帮人诊断后直接推荐某某医院的所谓专家;还有一类是在网上推销药物的,是药商的推手。
记者一位朋友尹先生就在网上遇到过药托。老尹患有颈椎病,这种慢性职业病治疗时间长且疗效慢,然而网上一位在线医生告诉他,“关键是用药不对,要调整药品”。这个专家一口气推荐了同一个产地的4种药。老尹试着买了其中一个,吃了2个月也不见效果。后来鼓楼医院的外科医生告诉他,在线专家推荐的所谓新药,其实只是换了个新名字的老药而已,根本不是什么特效药,而且颈椎病也没有特效药。
一旦出了问题很难
在网上给患者提供诊断服务的,大部分是一些不知名的医药网站、一些民营医院,有的甚至是不知身份的个人。在这些网站接受诊断甚至治疗,风险显而易见。网上自诊除了误诊的危险,在上也风险较大。
南京明皓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树林说,患者和医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合同法律关系。国家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范医疗行为,但网上诊断这种边缘的诊断方式,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医生资质无法核实。如果出现问题,患者将无法找到网上医生,责任很难追究,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具体的诊疗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到时候,患者将面临无门的尴尬境地。而医院在这些方面要安全可靠得多。 记者 郑 焱
- 2010-08-31白领网上自诊要慎重
- 2010-03-09“网上自诊”涉嫌摆摊设托 出现问题维权难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