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教材太过赤裸
现如今虽说性教育已进入了课堂,但在我们这个国度,一说到性,连带而来的心理和社会诘问仍然格外多。南方都市报昨日(9月16日)报道,儿子在深圳某中学读初一的李女士,因为学校所发的性健康教科书上有几张患了性病的生殖器插图,便质疑“这么难看的图片怎么能给孩子看呢”?该校的一些师生也跟着摇头。
这让学校和教育局都很激动,一面申明这套教材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请专家编纂的,一面呼吁家长、老师、社会不要把“心理问题德育化”。
李女士认为“患性病的生殖器插图”让她和孩子都没法接受,表面上是因为太“难看”了,其实是因为太“难堪”了。当然,别说患了病的生殖器,就是没患病的生殖器,也不是都很好看的,但是教科书解决的是知识普及问题,不是视觉审美问题。从这个角度说,必要的“难看”也是要看的。坚决不让看,一旦有孩子因此在现实中给家长和学校制造出难堪来,那才真是难看,而且难看得要死。
李女士的所谓难看其实涉及到心理问题。孩子们现在接受的性教育,他们的家长当年大都没有接受过,现在难堪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既然时代已经进步到把性常识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家长也应该与时俱进,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种“难看”,更新自己的性教育观。这样既可以配合学校,又可以帮助孩子,也算是尽到了自己的一项义务。如果把性教育问题“心理化”,很可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德育化”。也就是说,不要把自己觉得害羞的东西当成是伤风败俗的东西。
性在中国,是一个道德尺度和社会现实交叉的演进。既然进步到要给学生进行性教育,教材设计当然要用心、适度,对比起以前《生理卫生》那种语焉不详、声东击西、犹抱琵琶来,现在教材选图行文上的直接是一种进步,何况事前也是征求了教育对象的意见的。当然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也很重要,包括对于直观感受上的“难看”进行引导。但是“难看”不是责难的理由,更不是废止的依据。因为性教育的薄弱,社会已经承载过不少难堪了。还是那位校医说得好:“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殖器官都不能面对,他还怎么能面对更复杂的社会挑战呢?”这句话不仅对孩子,对也一样适用.
- 2008-10-31性教育教材太过赤裸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