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餐前血糖

糖尿病不能用“饿”控制血糖

      在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它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糖尿病。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而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中、老年人。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所以大多数糖尿病人才一直都处于半饥饿状态,总想吃东西,甚至于有得患者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但还不是不能满足食欲。发现研究其原因是大脑中有一个“饥饿中枢”,它是由一组特殊细胞组成的。病人饥饿时,这些细胞会提醒病人及时进食。

糖尿病不能用“饿”控制血糖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他血液中的糖进不了细胞,因此不管外周血糖有多高,如果细胞无法吸收糖分就会产生饥饿感。有的糖尿病患者不忌口,马上饿马上吃并且吃的分量也不控制。慢慢的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血糖进不了细胞,人就饿一饿就吃,血糖越进不了细胞就越感觉到饿,越饿越吃这样就导致血糖的不稳定,持续上升。要知道血糖值越高,对患者机体的危害就越大。就好像汽车里面的油,汽车的油表反映的是油箱内的油量。一般情况下,开车踏油门,汽油进入发动机通过汽油的作用汽车才能行驶。如果汽车得了“糖尿病”,踏油门后,汽油进不了发动机,于是您可能不管油箱里的油有多少,还会去加油。


糖尿病不能用“饿”控制血糖

     所有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肥胖。肥胖可以说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所以控制饮食,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就显的重要了,合理的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说到这很多患者或许会以为越饿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我们指的饿是适当的饥饿而不是越饿越好。不少糖尿病人在控制饮食过程中会感到饥饿难耐,甚至出现头昏、心慌、手抖、全身乏力、出汗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可见“饿”也是要有原则的。

  很多人都对饥饿受不了,一个不注意就又偷偷赛点东西进嘴巴里。其实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前两天因饮食控制出现“饿”是正常的,因为人体从以前的饮食习惯过渡到控制饮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患者心理上必须克服。

  还有就是前面说的一个“度”,糖尿病的饮食控制要把握度,不能饿得太厉害。按照体重和体力的消耗来看,一般糖尿病人每天摄入的饮食量比如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公斤体重须摄入30—35千卡的热量;中度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35—40千卡;重度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35—40千卡。如果身形偏胖的患者,可以放低标准;身形偏瘦小的,则提高标准。

  最后,患者也可以实行一个“少食多餐”的饮食规律,饿也不必强忍。少吃多餐既可以解决“饿”的问题,又不会摄入过多的血糖。专家建议患者将每日饮食总量分配到4—5餐中,白天每过3—4小时便可进餐一次,睡前一两小时再少量加餐,这对于血糖波动较大、打胰岛素的病人效果最佳,既能解决“饿”的问题,又避免了餐后血糖高、餐前血糖低的困境。还有就是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中,对于蛋白质的摄取要根据肾功能适当增减,肾功能差的糖尿病患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蛋白质0.6—0.8克。如果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大肾脏的负担。

编辑推荐:[[糖尿病发病率急增病人饮食方面要注意
蛋糕咖啡富含“植物奶油” 甜点师点破行业
豆浆小米粥既营养又助睡眠]]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