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针灸理论腹针
针灸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远在公元前二三世纪以前的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已对针灸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载述。针灸具有工具简单、治疗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等优点。因此,在长达数千年人类与疾病斗争中,针灸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不断的发展。腹针正是从传统针灸发展而来,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微针系统。
[[编辑推荐:针灸巧妙缓解便秘]]
在传统针灸理论中,腹部有许多经络及穴位分布,而神阙穴正位于脐窝中央。胎儿是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及氧气的,这是神阙向四周及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的先天形式。出生后脐带被切断后形成了脐窝,但脐周系统向全身提供气血的通道及网络并未完全消失,而是在新的环境下部分地溶入了新的气血调节系统。因此,以神阙为轴心的大腹部不仅有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而且还拥有一个被人们所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腹针正是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微针系统。而从现代解剖来分析,腹壁有丰富的动静脉、淋巴管、肋间神经、腰神经,腹腔内有大量的重要器官,这些都为腹部的诊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腹针对全身的调节提供了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腹针疗法经临床实践证明具有较广的适应证和较好的疗效,一般而言,适用于内因性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对于病程较短,但与脏腑的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如: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病、腰痛、双腿疼痛麻木、酸困等,有较明显且快速的疗效。腹针的禁忌证有: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的肿瘤并广泛转移,妇女的大月份孕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