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观点正确吗?
输液药品里面除了微粒以外,还有一种物质叫内毒素。什么是内毒素?就是细菌死亡以后,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的一些毒素。这是因为所有的输液药品都经过灭菌,没有活的细菌,但是有死细菌,死细菌就会释放出内毒素,这种内毒素可能会导致输液反应,寒战、发热、躁动等等,不同的人反应不一样,我们叫输液反应。输液反应的元凶就是死亡的细菌。当然,国家对内毒素的含量是有规定限制的,输液越多,进入到人体的内毒素就越多,发生输液反应的概率就越大,所以能不输尽量不输,能少输绝不多输。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大家不太清楚,在我们把一些安瓿瓶中的药品加到输液瓶里面,在掰安瓿的过程中,一瞬间会产生成千上万个微粒、玻璃碎屑,大的能肉眼看见,小的肉眼看不见。所有的小安瓿里面都是负压的,掰的瞬间,掉下的微粒、玻璃屑,有2/3会掉到安瓿瓶里面,护士再抽进针管打到输液瓶里面,最终输入血管。那个微粒非常锋利,它会在血管里走一路划一路,把血管划得支离破碎。
所以基于这几个因素,我们强调不能随意输液,更不要过度输液。它的危害来自于在配制过程中的微粒和细菌死亡以后分解出来内毒素。所以不要看输液药品很透亮,实际上有很多风险。所以只有在救命的时候,其他方法确实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输液。
- 2020-11-03为什么说“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观点正确吗?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