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四诊

切诊在中医上的作用是什么?为何在四诊之末?

大家都知道中医诊断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进行,为什么会把“切”放在最后即四诊之末呢?其实,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切”诊不重要或者不准确。那么,切诊在中医上的作用是什么?为何在四诊之末?一起通过中医典籍来了解四诊之间的联系,找到切放到末尾的原因吧。

切诊在中医上的作用是什么?为何在四诊之末?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日明;按其脉,如其病,命日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日工。”《难经·六十一难说》说:“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从此,望,闻,问,切,神,圣,工,巧便流传下来。这样把切诊摆至最后,即四诊之末,但是并不等于说,切诊不重要。如上所述,四诊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是一个整体。

它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紧密的联系性,是辨证的统一体。临证时,必须密切配合,四诊合参,才能正确的辨证,《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这就明确地指出了,诊断的过程,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的,不是单靠任何一种诊法而定诊断。中医四诊之望、闻、问、切,犹如西医询问病史和检查的视、触、叩、听,是接诊检查病人的一个顺序过程。不能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应当说都重要,缺一不可,临床上常常是色、脉、证合参考虑。例如肝病面色当青,脉弦,胸胁苦满等,便是色、脉、证相应。反之肝病面色纯白,为逆。又如虚寒下利,病久肉削,为正气大虚,这时脉应沉而无力,是脉证相合,为顺,若脉浮而大,为经气下泄,脉气上浮,经脉相离,是为逆,预后多凶。

以上是对“切诊在中医上的作用是什么?为何在四诊之末?”的相关介绍,大家都了解了吧。其实,望、闻、问、切是一个整体,并不能按顺序来辨别它们四诊的重要性。它们必须同时存在才能实现中医的诊断。所以这四诊缺一不可。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