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生理科普 >> 不孕不育 >> 女性不孕 >> 女性孕育知识 >> 正文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描述

http://www.qm120.com2006-10-10 09:21:01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由于妇女有月经和生育的特点,在解剖上有胞宫(子宫)和胞脉等组织器官,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特殊情况,因而产生了一些特有的妇科疾病。
  
  ◆ 月经的调节
 
  中医认为月经的调节是通过脏腑、经络、气血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气血为用。妇女的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都是脏腑、经络气血化生作用的表现,胞宫是行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气血是月经、养胎、哺乳的物质基础,脏腑是生化气血之源,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因此,研究妇女生理和病理,必须以脏腑、经络、气血为中心,然后研究月经、带下、胎前、产后、杂病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尤以肾、肝、脾三脏和冲、任两脉在妇女生理、病理上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一部中医文献经典著作《内经》记载:“女子一七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大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段话对妇女的发育和衰退的生理特点,作出了比较概括的描述。女子生殖器官在出生后10多年才发育成熟,一般有30年左右的生殖旺盛时期,以后机能逐渐衰退。月经的周期变化是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的主要反映。
 
  健康妇女月经初潮开始于14岁左右,也有早自11岁者,迟至18岁以上者。绝经年龄一般为45~52岁。除妊娠及哺乳期外,月经按月来潮,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经期3~7天。经量一般为50~100毫升。经色多为暗红或紫红色,在月经开始和结束时则为淡红色。有不少哺乳期妇女月经按月而行,也有未转月经而受孕者。
 
  有些少女月经初潮开始时,往往出现月经周期超前或延后,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净等月经失调症状。这是由于少女肾气初盛,冲任气血尚未充盈,调节功能失调而致,一般半年左右,肾气渐渐充盛,月经亦即自调。绝经前期和绝经期妇女常有月经失调和绝经期症状出现,这是由于此期天癸渐渐衰竭,肾气与冲任的气血和功能渐趋衰弱,机体的气血和阴阳暂时失去平衡,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也是生理现象。妇女在行经前或行经期间伴有轻微的小腹坠胀。
 
  腰酸肢软、两乳作胀,这是由于经前、经期气血壅聚于冲任,肝气暂时失于疏泄调畅所致,也属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不需治疗。
 
  此外有月经两月一至的,称为“并月”;三月一至的,称为“居经”,又称“季经”;一年一行的,叫做“避年”;终身不行经的而量少无损于胎儿的,名叫“激经”,又名“盛胎”,或“垢胎”。这些都是妇女生理上个别的特殊现象,遇到此类现象,应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病变。
 
  月经是脏腑、气血、经络和天癸共同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运行血液的动力,脏腑又是气血生化的源泉,所以脏腑与月经的关系非常密切。从脏腑的功能来看:心脏担任总的调节全身血液的功能;肝脏有藏血功能;脾脏则有统摄气血的功能;脾与胃又是互为表里关系,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脏司藏精气,而部分精气又能化生为血液;肺脏的作用是调节一身之气,调节百脉而转输精微物质到全身。所以脏腑起着分管血的生成、统摄与运行、调节血和气的作用。当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时,血海就能充盈,月经也就能按期而行,并能种子,繁衍后代。如果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流通受到影响,累及血海功能,则可导致各种妇科病证。
 
  此外,奇经八脉与月经也有密切关系。因为冲脉为血海,血海充盈,月经才能按时而行,并能受孕。如果血海不能充盈,则可引起月经失调等症。任脉的功能与受孕及胚胎形成、发育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有关。
 
  冲任二脉都起始于胞中,故二脉与月经、生育有关。
 
  督脉为阳脉之海,其脉气亦始于胞中,与冲任二脉皆从胞中起始,所以督脉的功能对女子月经和生育息息相关。带脉绕身一周,冲、任、督三脉都络入带脉,受带脉的约制,所以奇经八脉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月经和生育。
  
  ◆ 卵巢的生理
 
  月经的内分泌神经调节是一项复杂的调节过程,月经调节的生理轴是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这些器官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下,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内、外因素的刺激均能影响这些相互协调的作用。子宫内膜是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才会有周期性变化。卵巢功能受垂体控制,而垂体的活动又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又接受大脑皮质的支配。女性的性周期中,最主要的是卵巢周期和月经周期,也即是周期性的排卵和行经。中药周期治疗主要与卵巢周期和月经周期关系比较密切,故本节主要介绍这两个周期的变化过程。卵巢的周期表现为周期性的产生卵子和分泌激素。
 
  【卵泡的发育和成熟】
 
  女子在12~15岁时卵巢开始发育,卵巢中的卵泡发育经历初级卵泡、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三个阶段。初级卵泡位于皮质的周围,数目最多。卵泡中央为一很大的卵细胞,周围环绕着一层立方形的卵泡细胞。青春期后,通常每月有一个初级卵泡生长成熟,此期卵细胞肥大,卵泡出现卵泡腔,其中充满卵泡液,液体内含有雌激素。当卵细胞移向一侧,泡腔周围有多层的卵泡细胞,称为颗粒层,这种卵泡叫生长卵泡。以后,卵泡继续生长便形成成熟卵泡,此时卵泡很大,突出在卵巢表面,卵泡液也大量增加,腔内压力随之增高,加上激素的影响,结果使卵泡破裂,卵细胞即排出,称为排卵。排卵后卵泡塌陷,颗粒层细胞增大,细胞质内出现黄色脂质色素,便形成黄体,能分泌孕激素。如果排出的卵受精坝u黄体继续增大,保留4~6月。若未受精坝u在10天后即开始萎缩,成为白体。
 
  【卵巢的激素】
 
   卵巢分泌的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此三种激素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孕酮是雄烯二酮及睾酮的前身,而雄烯二酮和睾酮又是雌酮和雌二醇的前身,三者基本结构相近,但作用不同。
 
  1.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①促进子宫发育,使子宫内膜增厚,增强子宫收缩力,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②促进输卵管发育,并使输卵管呈规律性蠕动;③促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增加,变稀成丝状;④使阴道黏膜角化,增强黏膜层的抵抗力;⑤促进副性征的发育,如、骨盆、、腋毛的生长,外阴脂肪增厚等;③促使乳腺管增生,抑制乳汁分泌;①雌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③促进卵泡的发育、生长和成熟,有助卵巢积储胆固醇;③促使钠与水的潴留,降低胆固醇,减少β-脂蛋白,使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下降,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症;@促进骨中的沉积,对青春期其可使骨骺闭合,对绝经期后可防止骨质疏松
 
  2.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促进子宫发育,使妊娠后的子宫内膜变为蜕膜。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从而使子宫肌松弛;②妊娠早期有帮助胚胎正常生长与发育的作用;③使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而稠,拉丝短;④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⑤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③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刺激乳腺腺泡的生长发育;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升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可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之一)。
 
  雄激素能促进和腋毛的生长。少女在青春期生长迅速,也有雄激素的影响。
  
  ◆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随着卵巢周期性的变化,子宫内膜也同时发生周期性变化,由增生、分泌至脱落而出血,这种周期性的子宫出血就是月经。因此,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生理表现。月经周期是指一次子宫出血到下一次子宫出血之前的一段时期,时间一般为28天。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可分为三期。
 
  1.增生期 月经的第5~14天。子宫内膜受新生卵泡雌激素的影响,上皮修复,子宫内膜逐渐增厚,血管增生,子宫腺体增生增长,此期末卵泡成熟破裂,卵子排出,故排卵是发生在上下两次月经初来之日的中间,即下次月经之前约14天。
 
  2.分泌期 月经的第15~28天。子宫内膜受孕激素的影响,继续增厚,血管增长呈螺旋状,结缔组织内组织液增多,细胞增大。子宫腺体增长,腺腔膨大,不规则,并开始分泌,适于受精卵的种植与发育。若卵受精,在黄体所分泌的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进入妊娠期的特殊状态。
 
  3.月经期 月经的第1~4天。排出的卵如未受精,黄体萎缩,孕激素、雌激素同时减少,引起子宫内膜血管收缩,血流受阻而瘀滞,使子宫内膜功能层缺血、缺氧,并发生坏死,脱落而出血。
  
  ◆ 妊娠与产育
 
  女子月经来潮,发育成熟,就有了生育能力。孕产的器官是子宫,而受孕的原理则在于肾和冲任二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气血通盛则月经按时而下,肾气盛则精气溢泻,胞络通畅,此时两媾,两精结合,就能摄精成孕。受精以后,月经停止来潮,这时脏腑的气血着重冲任以养胎。
 
  在妊娠期,由于生理上的改变,体征也有一定的改变。先是月经停止,白带增多。继而逐渐膨大,变硬,乳晕呈暗黑色,并可挤出淡黄色的初乳。
 
  在妊娠初期,多有喜食酸味,恶心作呕,晨起头晕等现象。一般妊娠呕吐不严重的,两个月以后即消失。
 
  这是由于妊娠初期,血聚于下以养胎,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血养胎儿后则肝阴不足,故肝虚而欲食酸味,以酸入肝而敛肝,以适应自身的需要。或见呕吐者,乃因肝旺犯胃,胃失和降,引起气逆而呕。都为生理上暂时变化的现象,并非病理现象。
 
  怀孕3个月后,小腹开始膨隆。5个月后,孕妇自觉胎动。至怀孕晚期,因胎体增大,胎头压迫膀胱和直肠,可引起尿意频数,大便闭结。
 
  受孕280天左右(约40周)就要分娩。由于分娩时出血,损耗了阴液而致阴虚阳浮。因此在产后1周左右,常见有轻微的低热、怕冷、自汗等产后暂时出现的阴虚阳亢现象。如果没有其他致病因素,在短期内会自行消失。
 
  新产之后,由于胞宫功能尚未恢复正常,恶露积滞,故下腹可有轻微的阵痛,如在产后20天以内阴道有恶露排出,这是正常现象。一般经过适当休息后,除有因哺乳而月经暂时停止外,整个身体就可恢复孕前状态。
 
  在妊娠期中,逐渐胀大,变硬,出现初乳,为哺乳准备了条件。分娩后脾胃化生的精微,除保证母体的营养需要外,另一部分则随冲脉与阳明之气上行,转化生为乳汁。正如古代名医肖慎斋引证所述“妇人月水与乳俱脾胃所生”。陈梦雷又说:“经水者,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上为乳汁,下为月水”。由此,冲任二脉在平时能调和而能月经来潮,妊娠以后便转化为供养胎儿,分娩之后则又成为分泌乳汁的源泉。
 
  关于预产期的计算方法:按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月份数加 9(或减3),日数加 7,即可。如按农历计算,月数算法同上,日数加 14,例如某孕妇的末次月经是3月10日,那末该孕妇的预产期算法:月份(3+9)=12月,日期(10+7)=17日,故该孕妇的预产期应是12月17日。
 
  孕妇分娩又称临产,分娩前有先兆症状,如胎位下移,小腹坠胀,有便意,或见红。在临产时出现阵阵腹痛,小腹重坠,逐渐加重至产门开全,窘迫,胎儿、胞衣依次娩出,分娩结束。临产分娩过程中,由于宫缩腹痛,孕妇怕痛、紧张、甚至吵闹,影响产程顺利进行。《达生篇》告诫孕妇临产时要做到“睡、忍痛、慢临盆”,此“六字”是帮助产妇正确认识分娩,消除恐惧心理和焦躁着急情绪,适时合理用力,保证顺利分娩的“临产调护要诀”。
 
  产妇分娩后要度过6周的产褥期。由于分娩时的用力汗出和产创出血,损伤了阴液,故产褥期的生理特点是“阴血骤虚,阳气易浮”,因此在产后l~2日常有轻微的发热、自汗等阴虚阳盛的症状,如无其他致病因素,一般短时间内会自然消失。产后数日内,由于子宫阵缩,故小腹部常有轻微阵痛,称为“儿枕痛”。同时在产褥期内阴道不断排出子宫内的余血浊液,称为“恶露”,一般在2周内淡红色的血性恶露消失,3周内粘液性恶露断绝。
 
  母乳是新生婴儿最佳饮食,其营养丰富,含新生儿易吸收的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病能力,母乳还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等,故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新产妇一般产后第2天可挤出初乳,约持续7天后逐渐变为熟乳。母乳喂养还可促进母亲的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尽早建立母子感情的交流。母乳哺养提倡按需哺乳,即按婴儿的需要哺乳,不规定哺乳的时间和次数,婴儿饥饿时或母亲感到充满时就哺乳。一般每次哺乳时间为10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15分钟,以免皲裂。母乳是产妇气血所化,故哺乳期要保证产妇充足营养,以保证乳汁的质和量。一般12~24个月是婴儿断奶的适当月龄,比较好在秋凉和春暖的季节里进行断奶。
  
  ◆ 带下生理
 
  带下一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是泛指妇女的经、带、胎、产诸病而言;狭义带下是专指妇女阴中流出的一种黏腻液体而言。本节主要阐述狭义带下的生理情况。
 
  关于带下的含义古人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由此健康妇女阴道内有无色无臭,粘而不稠的液体流出,以润泽外阴和阴道。生理性带下的量不会太多,不致外渗。在月经前期,冲任血海将满之时,及妊娠期血聚冲任以养胎儿,润泽丰厚,带下量可明显增多,也可少量排出。在经间期处于阳生阴长状态,冲任气血旺盛,带下量也可稍增,这是生理性带下。生理性带下应是无色透明或略带白色,无腥臭气味,其质黏而不稠,滑润如青。但需与病理性的白带严格区分。
 
  生理性带下是一种,是肾精下润之液,中医认为肾是水脏,液为肾精所化,润滑如膏,具有濡润、补益作用,流于阴道,充养和润儒阴道和外阴。
 
  带下的产生与任、督、带等奇经的功能有直接关系。任脉在带下的产生上有重要作用,任脉主人的一身之,凡人体的精、血、津、液都是由任脉总司,若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失去督脉的温化就会变成湿浊,任脉所主之失去带脉的约束就会滑脱而下,成为病变,因此任脉化生生理性带下这一功能又与督脉的温化,带脉的约束有关。
 
  生理性带下是肾精下润之液,也受肾和任脉的调节,生理性带下在月经初潮后明显出现,在绝经后明显减少,而且随着月经的周期性变化,带下的量也有周期性改变,因此带下的产生与肾气盛衰、天癸至竭、冲任督带功能正常与否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关系。
 
  根据月经产生机制的阐述,则生理性带下产生的机制可以认为是:在肾气旺盛的情况下,脏腑的精气在天癸作用下,通过任脉的化生功能及督脉的温化、带脉的约束作用,由阴道内分泌外流而成。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