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学前沿 >> 正文

从-196℃到80℃,康博刀冷热逆转使肿瘤消融

http://www.qm120.com2021-10-18 17:32:33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

近日,“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大会2021年会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呼吸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多位国内肿瘤界名医齐聚一堂,旨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呼吸肿瘤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肺癌诊治技术水平的持续发展。我院牛立志院长应邀出席大会并作主题发言,展示并分享了康博刀在肺部领域的应用、研究的进展、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临床中所积累的经验,在此大会上与国内同道共商肺癌诊疗当前的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634547412303458.jpg

1634547423426780.jpg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的健康与生命。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处于中晚期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微创消融手术治疗在肺部领域已取得显著疗效,为中晚期不能和不愿意接受外科切除的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何时该采用冷消融?

牛立志院长表示,对于直径≤3cm的肿瘤,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这三种消融方式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射频消融电极的适形性好,可以通过调节消融电极来保护邻近脏器,但是受血流和气流的影响较大;

图片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直径>3cm,尤其是>5cm的肿瘤,微波消融因其消融时间短、消融范围大,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消融方式,且微波消融受到血流灌注的影响小,更加适合治疗邻近大血管的肿瘤。

冷冻消融形成的“冰球”边界清晰,易于监测,可用于邻近重要脏器的肺部肿瘤。冷冻消融较少引起局部疼痛,更适用于肿瘤距离胸膜≤1 cm或有骨转移引起骨质破坏的肿瘤患者。但冷冻消融在治疗过程中消耗患者血小板,对于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冷冻消融。

图片5.jpg

单一的冷冻或加热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康博刀作为一种复合式冷冻消融设备,属于第四代冷冻消融技术。它既包含传统冷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无需全身麻醉、可影像监测,可用于大血管、心脏附近肿瘤,可用于起搏器植入患者,可激发免疫等优势,又克服了传统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易出血、存在针道种植风险及热消融病人疼痛明显、耐受差等问题。

冷冻消融治疗

患者吴先生因异常凝血酶原明显升高,做了全身PET/CT发现双肺有小结节,大小约1.61mm×15.1mm和9.5mm×7.9mm。由于害怕加上同时治疗两个肺结节会更容易产生气胸,吴先生在医生的建议下于当地医院做了右肺占位射频消融术。

术后结节虽有好转,但他出现了右肺消融处出现感染发烧。为求进一步诊断,吴先生来我院就诊。其CT平扫+三维重建显示他右肺有局部空洞形成并与支气管相通;左肺上叶前段可见一大小约8×7mm小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

1634547467514980.jpg

吴先生在接受抗感染治疗控制发烧症状、改善右侧气胸以及胸腔积液的问题后,牛立志院长为吴先生做了左肺结节康博刀冷冻消融术,术程顺利。

1634547500534048.jpg

1634547513818600.jpg

牛立志院长介绍,在靠近胸壁的情况下,康博刀冷冻消融治疗引起的机体疼痛刺激比较小,在冻死肿瘤的同时,不会像射频消融一样,容易形成“肺空洞”。

近两年康博刀已广泛应用于肺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骨癌及腹腔肿瘤、软组织肿瘤等多种实体肿瘤,其治疗效果已得到国内外临床界广泛认可。它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技术层面:这种集深低温冷冻和高强度加热于一体的复合式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方案,结合了冷冻消融和热消融的优势作用,摒弃了单一功能治疗设备的缺陷,杀伤肿瘤更彻底,高温加热可大幅减少针道出血,实现了更好的安全有效性;

第二,主机方面:通过深低温与高温精确协同流动控制,实现多通道均匀平稳运输,同时对运输路径的优化设计,实现了高强度冷热独立快速切换,解决了国内外液氮冷冻系统“冷堵”的难题;

第三,消融针方面:在微细消融针中实现了整体极低漏热和局部高强度换热。通过将一根直径约2mm的消融探针经皮穿刺进入肿瘤靶向部位,对病变组织交替实施深度冷冻(低温-196℃)和加热(80℃以上)的物理刺激,实现了治疗温差跨越;

1634547525876210.jpg

第四,在耗材与设备层面:康博刀使用液氮等极易获取的耗材,降低成本,工作时低压运行,安全可靠。

近年来肿瘤治疗逐渐向微创化、精准化转变。以肿瘤消融治疗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以“降低损伤人体结构、有效杀灭肿瘤”为原则,具有创伤小、减少疼痛、疗效突出、激发免疫等优势,在肺部领域尤其是多发肺结节、晚期肺癌等发挥重要作用。而冷冻消融技术与现代影像学技术、靶向药治疗、免疫治疗等有机结合也逐渐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