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变聪明? 聪明药是改善脑功能的新手段
http://www.qm120.com2008-12-19 10:06:52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利用某种特定蛋白制成聪明药只是改善记忆力的一种途径,针对神经系统的药物也可以提高认知和学习能力
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17岁大学毕业,20岁普林斯顿博士毕业,24岁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正教授,31岁获得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的菲尔兹奖。
这样的天才百年不遇,普通人想要达到这样的成就,只能盼着哪天突然开窍,或者有颗聪明药“醍醐灌顶”。
吃药变聪明并非天方夜谭,至少一直在科学家们的关注之中。真正揭开聪明药研制大幕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他在软体腹足类动物海兔的研究中,发现记忆的奥秘其实就隐藏在神经细胞的连接点——突触之上。
记忆的关键角色是CREB蛋白,它如同大脑中的雕刻家,通过改变大脑中突触的形状和神经元的间隔距离来形成各种各样的记忆。这种蛋白减少,就意味着记忆力的下降。研究者希望通过增加CREB的含量来增加记忆力,这方面的研究看起来一帆风顺:1997年坎德尔创立记忆药业,2002年与瑞士罗氏公司合作,找到以CREB为靶点的候选药物。最先投入临床试验的是MEM1414。不出意外的话,能提高记忆力的MEM1414很快就会投入市场。
在记忆形成的过程中,CREB并非唯一主角。作为重要的记忆分子开关,NMDA蛋白也能大显身手。一些科学家开始用NMDA蛋白制造聪明药,其中最成功的是华裔科学家钱卓培育的一只名为“杜奇”的小鼠。这只小鼠大脑中的NMDA蛋白非常高,学东西更快,记忆维持得更长,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除此之外,科学家发现许多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及帕金森氏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的药物在提高记忆力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利他林(盐酸哌酯甲酯)就能促使服用者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注意力。而且服用此药的多动症儿童和正常儿童,他们的SAT(学习能力倾向测验)分数可提高100分以上(满分1600分)。另外,法国Lafon制药公司研制的原本是用于治疗疲惫、嗜睡等疾病的中枢神经兴奋药,但研究发现它还有增强人执行功能和抑制性控制的效果(这些都与人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聪明药在增强智力的同时,也缓解了很多患者的痛苦。但这些药物也可能被滥用,尤其是要面临标示外滥用(用作药物所标明的疗效外使用)的风险。聪明药的滥用现象在校园中尤其常见。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者最新调查发现,美国大学中约有7%的学生服用过阿迪罗或利他林等神经系统药物。在某些校园中,这一数字竟高达25%。另外《自然》杂志今年还曾对1400名有科学背景的读者进行过非正式的调查,约有20%的人曾服用过利他林等聪明药,原因只是为了增强注意力或记忆力。而我国每逢高考和中考之前,家长也会扎堆为孩子开聪明药。
与神经系统相关的聪明药可能会让服用者逞一时之快,但其潜在风险不可忽视,长期服用带来的耐药性或药物依赖将很有可能会带来不可低估的副作用。如利他林的副作用就包括失眠、心悸和血压升高等,高剂量服用时,还会增加人的攻击性,使人有自杀或冲动的倾向。
除去安全的顾虑,问题也会使人感觉颇为两难,数以亿年的进化才让人类的大脑在诸物种间鹤立鸡群。利用药物来提高人们的脑力,是否在进化之路上误入了歧途?或者,我们该相信斯坦福大学的法学专家亨利·格里利与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芭芭拉·萨哈金的观点:聪明药就是改善脑功能的新手段,应当被接纳。
- 美赞臣中国启动"婴幼儿+儿童成人"双轮驱动战略
-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加速人工智能驱动的癌症创新
- 圣方医药研发正式更名为"太美智研医药" 以AI赋能临床研究全链条
- 正雅颌位重建临床技术解析
- 凯爱瑞发布2025年补充剂风味图谱:引领健康领域的风味未来
- Early CD研究在2025 ECCO年会上发布重要中期分析结果,助力早期克罗恩病患者实...
- 阿斯利康将以约1.6亿美元收购珐博进中国,并获得罗沙司他在中国的独家权利
- Syensqo和Emulseo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普萃超临界
- 依视路陆逊梯卡亮相上海眼镜展 携行业伙伴共拓眼视光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