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血脂异常高发期?避开3个错误轻松降血脂!
http://www.qm120.com2021-10-09 14:10:57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秋季天气转凉,人体血管收缩,可能会出现血液流通不畅,再加上秋季人们普遍容易摄入高热量高油脂类的食物,也容易造成血脂代谢出现异常,所以秋季是血脂异常的高发季节。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显示,我国血脂异常人数已经超过4亿人,血脂健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因为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脑血管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指出,如果能把血压和血胆固醇都降低10%,那么心血管问题的风险就能降低45%。可惜的是在我国,大众对于这方面不够重视,“坏胆固醇”的总达标率还不足30%,有的甚至更差,仅为21.7%。
在心血管健康现状仍然严峻的当下,尤其是秋季来临,大家要格外注意,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保护心血管健康!
一、哪些错误行为导致血脂异常?
导致血脂异常的原因不外乎是饮食不合理、久坐不爱动和其他不良习惯。
1、饮食方面:血脂是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一般来说,大部分胆固醇都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通过进食转化的。但甘油三酯不一样,它大部分是通过进食转化的(内源性),少部分是由小肠和肝脏合成的(内源性),如果出现甘油三酯过高的情况,主要原因还是饮食不合理。很多人有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厌食挑食等饮食习惯都会导致甘油三酯摄入超标。
2、运动方面:众所周知,运动能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同时提高血脂代谢,防止血脂异常。反之,如果久坐不爱动,尤其是上班族,全天的运动量几乎为0。这样的话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过多的脂类在血液中堆积,代谢不出,那么血脂异常的几率就会很高。
3、其他方面:例如超重肥胖、吸烟、饮酒、熬夜等都会导致血脂异常。肥胖是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一般肥胖者的日常的热量摄入量都远高于消耗量,才会使得体内脂肪堆积,进而造成血脂代谢紊乱;而抽烟、饮酒、熬夜这类刺激身体的行为,都会使HDL-C(“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健康风险。
二、秋季开启三步降血脂攻略
前面提到导致血脂异常的原因有三个,那么这个秋天想要让血脂平稳地降下来,有三步操作。
1、科学膳食:科学的膳食应当是,三餐准时摄入、吃够身体所需营养。建议三餐时间为:7-8点吃早餐,12点左右吃午餐,19点之前吃午餐,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得低于20点后结束一天的进食。
身体所需营养是由蛋白质、糖类、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重点看前四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尽可能多摄入)组成的。根据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可知,成年人每天摄入标准为:蛋白质55-65克;糖类不低于总热量的20%(血脂异常人群),女性不得超过25克,男性不得超过37.5克;脂肪女性摄入55-65克,男性不高于90克;膳食纤维20-30克(总热量的10%左右)。当然了,不要忘记每天多喝水,每日饮水量在1500-2500毫升更好。
按照这个标准吃就可以保证身体摄入营养充分,又不会导致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除了摄入有标准外,也可以在饮食的基础上叠加一下辅助降血脂成分,红曲(源头阻断胆固醇合成)、深海鱼油(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可溶性膳食纤维(改善脂类代谢)、纳豆(溶解血栓)都可以。日常选的话舒百宁纳豆红曲可能会方便一点。降血脂是“持久战”,植物成分、能够长期摄入的才是适合的。
2、合理运动:运动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秋季天气凉爽,更要多多运动。建议成年人每周 5~7 天、每次 30 半个小时起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如果是大体重人群,建议在健身教练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运动,以免损伤膝盖和骨骼。
3、想让血脂平稳地降下来,需要远离烟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超重人群还要减重。好的作息是睡眠充足,睡眠质量好。建议成年人保持7-8小时的睡眠,老年人保持6小时左右。浅眠人群可以喝杯热牛奶,吃点桂圆香蕉,或者听会轻音乐助眠。
血脂异常很大原因是日常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那么想要在秋季预防血脂异常和降血脂,就要从饮食、运动和改善生活方式下手,做好这三步,血脂也能乖乖听话。
- 诺华荣登2024年药品可及性指数排名榜首
- 耐立克®海外临床进展荣登国际权威期刊《JAMA Oncology》,再证可有效克服Pona...
- 逐"绿"前行 "美丽"升级 重庆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 恩凯赛药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NK细胞免疫产品管线
- 天港医诺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免疫药物临床转化
- "2024年度首届科利耳®Graeme Clark格雷姆•克拉克奖学金"正式颁发
- 默沙东HIF-2α抑制剂维利瑞®(贝组替凡)在华获批
- 再鼎医药与辉瑞就新型抗菌药物鼎优乐® (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达成战略合作
- 上海和睦家医院成功承办《国际产儿科适宜手术推广》国际交流会议
- 理邦仪器AI超声项目获进一步赠款支持,助力改善妇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