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焦点 >> 正文

全球日增200儿童糖友 中国儿童患病风险升高

http://www.qm120.com2008-11-13 10:11:09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健康焦点

  指导专家 张驰

  湖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教授

  核心提示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和儿童青少年”。

  专家介绍,糖尿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发展迅速,危害巨大。 
 
在全球,儿童和青少年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约增长3%,估计每年有7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糖尿病(即每天发生约有200个)。

  近年来,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急剧升高,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在升高。糖尿病对儿童健康造成损害,给家庭带来负担。专家呼吁:为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家长和社会应联手管理好儿童青少年“小糖友”。

  教育孩子主动预防疾病

  临床病例

  一位7岁女孩患者,当年发病时,出现呕吐、腹泻,经医生诊断,不幸患上1型糖尿病,6年来,孩子及家长不停地跑医院,坚持用药,因为小女孩一直不愿舍弃自己喜爱的体操运动。

  专家提示

  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糖尿病不是因吃糖多所致,正常人的血糖之所以保持在正常范围,是因为有充足的胰岛素进行调节。如果胰岛素分泌失调,就会引起血液中血糖水平升高,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影响了对糖的调节。

  儿童糖尿病,发病多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因为寒冷时,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心肌炎病毒等相对活跃,加上抵抗力弱,很容易诱发糖尿病。肥胖及有家族糖尿病遗传倾向的儿童,在天气转凉时,尤其要注意防止这些病毒入侵。

  儿童糖尿病95%以上为1型糖尿病,无论以何种形式起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其时间宜早不宜迟。对于儿童糖尿病的防治,医生一般建议,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孩子自己主动想去管理好疾病,战胜疾病,才能更好防治疾病。防治糖尿病,尤其要从儿童和青少年抓起。

  掌握好护理患儿的尺度

  临床病例

  某高中女生患者,超重、肥胖引起糖尿病,高考在即,妈妈经常在心理上辅导孩子,鼓励孩子多锻炼、减肥,并教她测血糖,她自己也定期监测血糖。后来,她安上了胰岛素泵,并学会了自如地控制饮食,调节胰岛素的剂量,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女生最后如愿考上了北京的大学。

  专家提示

  医生很赞赏这位妈做法,心理治疗很重要。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学校,孩子会感觉自己与别人不同,要长期打针、测血糖,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有病”的压抑,都可能会造成厌倦、抑郁、焦虑等情绪。

  此时孩子会有“为什么得病的是我”的消极心态,易伤感,乃至认为前途渺茫而自暴自弃,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有些家长压抑的心情,甚至比孩子有过之,终日担心、害怕、不知所措、到处乱投医,这会更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

  青春期孩子除了心理上的变化,还会出现激素变化,病情波动较大。如果家长仍把他们当作小孩看待,对他们指指点点,他们会很反感。但由于糖尿病的特殊生活要求,孩子又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指导,从而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这种矛盾的心理更容易让情绪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血糖的波动,因此,对青春期的“小糖友”,家长更要格外留意,掌握好关心的尺度。

  当然,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对降低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健康护理团体、老师、家长和医生,都必须一起加入到帮助患儿的队伍中来,以共同抵御糖尿病高危因素,避免不必要致死和致残的发生。

  治病要求孩子参与和管理

  临床病例

  孤身在本地的16岁男性患者,连续3天3晚在网吧上网,最后导致糖尿病急性加重,发生了酮症酸中毒。他昏迷过去后,被人送往医院,他已连续几天没有正常进餐,未注射胰岛素。苏醒后,脾气极为烦躁,不配合医生治疗。

  专家提示

  家长一定不能放弃对孩子治疗的信心。否则,只会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容易使患儿离群索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抑郁,甚至影响孩子一生。消极的应付方式,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而不良情绪通过“免疫—内分泌”环节,又成为患病的诱因。

  要了解糖尿病饮食疗法,要掌握“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原则,在食物的选择上,可保持一定的自由度,但总的原则一是控制总热量;二是三大营养物质比例要合理;三是限制单糖和脂肪的摄入。

  此外,当孩子出现饥饿、嗳气、呕吐或面色苍白、出汗、胸闷、痉挛、神志不清时,要考虑是低血糖反应。孩子外出,家长应在其口袋里放一张写着“孩子患有糖尿病,如面色苍白、晕倒时,请给孩子服用少量糖水,并及时和医生联系”的卡片。

  假如患儿经常出现饥饿感,而多次血糖检测又无异常,就要考虑饥饿感的产生是否与饮食控制过度有关,以及有无饮食结构的不合理,这时要做好饮食调整,如主食不能吃得过少;少量多餐;荤素搭配;进餐时多吃些蔬菜,餐后还可吃点含糖量低的水果等。

  总之,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不能完全依赖于医生,在很大程度上,积极的自我管理,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状况和病情变化,给医生提供最确切一手资料的同时,更可以自己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杨蔚然 谢欣)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