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以上的人为养老发愁 对未来缺乏安定感
http://www.qm120.com2008-07-07 09:13:33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一个人,忙活大半辈子,最终求的不过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然而,对现在的人们来说,生活水平的日渐升高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安定感,反而有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自己的养老问题发愁。
在《生命时报》联合“搜狐健康”进行的样本量超过2500人的调查中,七成以上的人承认自己在为养老发愁,其中,40岁以下的占75%。
这些人现在可能有着体面的工作,有着足以维持生计的收入,也有着社会养老保险做保证,却为何还为老年后的生活担忧?本报记者连线多位专家,对此发表各自的意见。
担忧养老是对未来缺乏安全感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中国老年学学会理事穆光宗:对今后的养老感到焦虑,说明大部分人目前花销大、储备少、生活压力大,对养老信心不足。中国社会现在还处于转型阶段,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因此必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加上近来物价上涨,人们的收入与支出存在一定差距,也容易导致对未来的迷茫。总体来说,人们对养老的担忧,是对未来缺乏安全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质上、经济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照料上的。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年老后拿不到足够的养老金是人们担心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涵盖的人群多了,但这方面的收入只能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过去,职工退休金可以拿到原来工资的80%—90%,退休前后收入差不多。但现在大部分人将来拿到的养老金只有工资的50%—60%。同时,现在一般打工者的收入是工资加上奖金,而社会养老保险金只是工资收入的一半。比如,一个普通白领每月收入3000元,其中奖金占2000元,基本工资只有1000元,那么,以后每月的养老保险金可能只有五六百元,因此一旦离开工作,收入就会马上下降,别说享受优质的养老生活,原有的生活水平可能都不好保证。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主任陶立群:人们担忧养老,其实并不是怕吃不上饭、没地方住,他们最担心的是年老以后得大病。社会养老保险能够保证人们老年后的基本生活,但是年龄大了难免生病,万一得场大病,需要做个大手术、换个器官或者长期吃药治疗,把所有积蓄搭进去可能也看不起。从这一点看,也是因为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医疗与养老是密切相关的。
此外,担心年老后没有人照料、看护也是问题之一。卫生部最近的调查显示,由于年老、疾病卧床和残疾,需要照料的老人,现在已经超过1亿,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个数字还会不断攀升。而且,老年人护理不仅需要很高的费用,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穆光宗:如今许多人结婚晚,孩子少,还有不少家庭选择“丁克”,从“少子女”到“独子女”再到“无子女”,一些人就会担心上年纪后,生活上无人照料,精神上孤独无助。
李建民:现代社会压力增大也让一些人容易对未来产生担忧。城市中一些三四十岁的人,既要照顾双方父母,又要供养孩子、承担教育费用,还可能需要背负住房、购车等贷款,加上工作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让他们很难对今后的生活作出良好的期待。
要有养老意识,但不能瞎担忧
养老是每个人,每个社会都应该考虑的问题,但近些年为养老担心的人明显增多,甚至年龄下降却值得重视。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为老年后担忧,因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退休人员将从现在的1.4亿人飙升至4.3亿,但其中可能有70%的人没有正式的养老金。西方各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用了100年,而中国将在不到40年间将完成这种转变。早在2006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也显示,城乡居民的养老忧虑进一步加深,城市居民表现得尤其明显,有78.5%的人都对自己当前或今后的养老问题有忧虑。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年轻时,人们容易对生活产生期望,可一旦发现现实条件不允许,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过于担忧。但是老年人大都心态比较平和,容易对生活满足。所以,四五十岁的人为养老做打算很正常,但二十几岁的人为养老发愁就没有必要了。
陶立群:不过,人们为养老担心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人的养老意识提高了。这是一个好现象。人们确实应该建立正确的养老意识。在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一般人们在二十几岁时就开始考虑退休后的生活了,等到四五十岁还会有详细的生活方案,这既包括经济来源上的,也包括精神、健康上的。虽然这些国家福利制度好,我们现阶段还不能与之相比,但是全民养老意识的确需要培养,人们应该为年老做好准备。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养儿防老”的意识,但如今这个观念已经不占主导。在本报所做的调查中,55.2%的人选择多存钱给自己养老;其次是购买商业保险,占21.97%;通过购置房产为自己“存本”的为15.88%;最低的才是养儿防老,仅有6.95%。
陶立群:所谓树立养老意识,应该就是建立全面的养老观。过去,人们都愿意多生孩子,年老后靠孩子养活自己,但现在“养儿子防老”很难,一是多数人只有一个孩子,两个老人完全靠孩子的收入养老不切实际;二来年轻人也需要发展、生活,不可能把所有时间、精力、金钱都投入到照顾老人上,这也不利于社会发展。
穆光宗:有人把养老都寄托在经济基础上也不对,养老涵盖的范围很广,这只是养老的一个部分。除了物质收入,健康、有一技之长、能参与社会生活、心态积极等也是养老的重要支撑。中国人大都认为养老是个人的事,其实这种观念应该纠正,养老还需要考虑社会、社区、养老服务甚至老年产业等各种因素。
筹划养老,就像准备个多条腿的板凳
一方面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一方面是个人担忧迷茫,现代人到底应为养老做哪些准备?
陶立群:养老就像找板凳,如果只坐一条腿的,当然心里不踏实,要稳就必须准备多条腿的。首先,要靠稳一条腿,就是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险,虽然这一项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但至关重要。现在一些小公司违规不给工人上保险,这时一定要争取自己的权利,要知道,这是为将来做打算。另外,还要做多方面的准备,例如,可以给自己选择一些合适的商业养老保险,也可以做一些基金、股票投资,增加积蓄,房子也是养老的重要基础,现在不少人提出“以房养老”的方式,这也不失为老年经济来源的一种方法。
穆光宗:为养老做准备,不仅要做经济上的,更要做好健康上的。人们从中青年开始就要为“健康老龄化”做好准备,一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力图实现个人价值,年老后就能实现积极的自我养老。国外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活跃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参加各种社会生活,我国一些身体结实的老年人,也能帮助儿女照顾孩子,照料生活。“储蓄健康”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年老后的生活质量。
除了个人积极准备,社会也要大力扶持。如加强老年护理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在社区建立扶老助老机制等。各种医疗、养老体制也要进一步完善。
- 盟科药业自主研发的抗NTM感染新药MRX-5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 BSI为新氧集团颁发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针对不同人群高发重疾靶向施力,招商信诺推出"诺安心"重疾管理服务
- 申报倒计时2周,InnoCosme 美耀奖权威专家评审团全发布
- 2025上海老博会,邀您共赴银发经济新蓝海
- 亚盛医药将出席第43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并作公司演讲
- Microtech宣布首例人体植入式心力衰竭微型传感器病例
- 康宁杰瑞HER2双抗ADC皮下注射复方制剂JSKN033一项Ⅰ/Ⅱ期临床研究获批临床
- 欧健生物医疗集团公布由Mike Chan教授领导的Klotho研究新项目
- 艾棣维欣可溶性微针药品MICROEPAD™在美国注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