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患者增四成 患者若昏迷千万别摇晃
http://www.qm120.com2007-12-10 10:24:14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专家提醒,冬季是脑中风高发季节,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以及家族病史的老人尤其要当心
一旦发现病人有脑中风征兆,要尽快送院。患者如果倒地昏迷,家属千万不能摇晃患者
进入冬季以来,由于气温骤降,各大医院脑中风患者骤增。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潘小平介绍,这段时间以来,该院收治的脑中风患者增了四成,每天都有10多个,其中70%为缺血性脑中风。在这些患者中,99%因为送院不及时,导致错过最佳溶栓时间,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专家提醒,冬季是脑中风高发季节,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以及家族病史的老人尤其要当心,如果出现频打哈欠、流口水、视物不清或手脚麻痹,可能是脑中风先兆,一定要立刻拨打120送院治疗。如果脑中风病人已经倒地昏迷,在等待120急救车到来时,切忌摇晃病人,也别在其头下垫枕头。
天气太冷太热都易脑中风
“以前脑中风患者多为六七十岁的老人,现在有些40多岁的中年人也出现脑中风。”潘小平说,不久前,一位40出头的工程师上班时突然出现身体麻痹,手脚无力,本来正在操作电脑,连鼠标都拿不住,想张嘴说话,发现话也说不清。幸好当时是在办公室,同事连忙拨打120,很快送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进行紧急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中风,马上进行静脉溶栓,不久颅内梗阻血管重新通畅,没有任何后遗症。
潘小平指出,脑中风一年有两个高发期,一是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一是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天气太热身体会大量出汗,如果水分补充不及时,很容易出现血糖黏稠,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出现脑中风。天气冷的时候,人体交感神经容易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管通道狭窄,如果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脱落,也容易堵住血管造成脑梗塞。很多脑中风发生在凌晨时分,因为此时血压较高,更容易出现脑梗塞。
中风三小时内抢救无后遗症
很多人都知道,心肌梗塞和脑梗塞一样,发作后致死致残率很高。但是,发生心肌梗塞时往往伴有剧烈胸闷胸痛,人们会更重视,就医也会更积极。而脑梗塞发作时,没有剧烈的疼痛,容易被忽略。潘小平说,脑中风发作时,往往伴随偏盲、一过性失明、一过性肢体麻木、手脚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严重时会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老人家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手脚无力是正常的反应,还有的一开始有些慌张,但过了一会儿有所好转,就以为没事了。等到子女下班回家,发现不对劲,把老人家送到医院时,早就过了6小时最佳抢救时间,因缺血而受损的脑细胞再也无法恢复,最终造成偏瘫等残疾。
潘小平指出,脑梗阻发生时,脑部供血受阻,一部分脑组织会缺血缺氧。如果在3小时内疏通血管,这部分脑细胞可完全恢复,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如果在6小时内疏通血管,缺血血管附近的半暗带可大部分恢复,会大大降低出现后遗症的概率。可是,很多人是在中风8小时后甚至第二天才送院治疗,完全失去抢救机会。
血压控制差易致脑中风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病以及有家族病史者都更易发生脑中风。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而在脑出血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93%;脑梗塞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86%。可见,出现中风的危险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之所以容易引起中风,主要是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结构的改变。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如果血压长时间升高,动脉也会长时间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从而形成或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如果降压效果不好,或患者不按医嘱服药,使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引起动脉反复痉挛,引起脑组织出血、水肿或动脉壁透明变性,形成夹层动脉瘤,引发脑出血。
就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并不是血压高就会引起中风。相反,未按医生嘱咐服药,以及不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才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长时间的高血压,未作适当的降压治疗;虽然按时服药,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过分降压往往因夜间血压过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此外,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风的发生。
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中风
“阿司匹林对于缺血性脑中风具有非常明显的预防、治疗效果,一直是专业医生推荐给病人的首选药物。”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神经科主任陶恩祥教授如此介绍。经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是防治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它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复发率显著下降。“除非有阿司匹林禁忌症如胃肠道出血和过敏外,一般不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代替阿司匹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阿司匹林在我国脑卒中存活患者中的使用率不到14%,而在这相对比例甚小的使用人群里,不少人由于害怕毒副作用,每日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低于75毫克,无法预防脑卒中发生;还有一些患者时用时停,专家表示,中断使用阿司匹林的后果是一个月内复发危险增加3倍。
同时,陶教授指出,服用阿司匹林只属于对脑中风的辅助预防措施,也就是医学上通常所说的“二级预防”,真正要防治脑中风还得从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少抽烟,少饮酒等一级预防方法入手。
小于75毫克
无法预防脑血管病
据专家介绍,目前各大医院神经科门诊大部分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的治疗剂量偏低。而实际上,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剂量为75~150毫克/天,并且需要长期服用。
“如果每天的治疗剂量低于75毫克,对多数人不能达到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目的,但每日用量一旦超过150毫克,不但不能增大其预防血栓的作用,反而会增加其毒副作用。”陶教授表示。据他介绍,医院针对预防脑中风的阿司匹林用量一般控制在100毫克左右。他提醒,虽然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处方药,在市面上可以购买,但不建议市民私自使用,“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样才更安全有效。”
遵医嘱服用
无须担心毒副作用
很多患者担心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起各类毒副作用,陶教授认为,在医生指导、使用合理剂量前提下,市民可以放心使用。他指出,阿司匹林是一种知名度很高、世界范围广泛使用的成熟西药,其性质稳定,毒副作用甚微。
不少患者关心阿司匹林早晨服用效果更佳还是晚上睡前吸收比较好,他认为,目前并没有关于阿司匹林早晚服用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从阿司匹林的药物机理方面看,早晨或是晚间服用都可以。
用于出血性脑中风
会加重病情
不少市民引发过脑卒中后为预防复发,不分清自己患哪类中风就自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专家表示这样做风险很大。陶教授指出,阿司匹林只能用于缺血性脑中风的防治,而对于出血性脑中风,绝对不能使用阿司匹林来防治,“因为两种病情的机理完全不同,对于出血性脑中风也使用阿司匹林,不但无法预防和治疗,还可能因为阿司匹林破坏了血管的凝血能力而造成出血,从而加重病情,出血性脑中风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其他方法治疗。”
同时,他表示,小比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胃出血等症状,所以在使用阿司匹林时要特别注意,患有慢性肠胃疾病如肠炎、胃溃疡的人群不适宜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必须使用,应考虑剂量适度偏小并配合一些肠胃保健药物同时服用。还有极少部分人群对阿司匹林出现过敏反应,或对阿司匹林出现抗药性反应,应及时告诉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替代药物。
警惕脑中风前的信号
1.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2.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3.一过性眼睛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
4.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5.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6.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系统治疗,才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
知多D
脑中风如何急救?
首先,检查一下生命体征情况,如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要马上做心、肺复苏术。如病人意识清楚,可让病人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头,并要盖上棉毯以保暖。对于失去意识的病人,应维持昏睡,以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所以要保持室温暖和,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有大小便失禁者,应脱去病人裤子,垫上草纸等。
脑中风病人呕吐时应采取下列措施:脸朝向一侧,让其吐出。抢救者用干净的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装有假牙者,要取出假牙。未得到医生许可,别让病人进食或饮水。
此外,切忌对脑中风病人采取摇晃、垫高枕头、前后弯动或捻头部、头部震动等动作。
- 维亚生物投资孵化公司近期发展动态一览
- Concept Medical宣布SIRONA试验成功,结果显示西罗莫司涂层球囊有望成为治...
- 聚焦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招商信诺携手北京大学全健院发布蓝皮书
- 默沙东佳达修®成为中国境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可适用于男性的HPV疫苗
-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备思复(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晚期膀胱...
- 贝克曼库尔特荣获三项"新质生产力"大奖,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 因美纳升级NovaSeq X产品系列,以单流动槽测序仪、软件升级以及新试剂盒赋能多组学应用
- 兰格品牌官网全新启航,开启数字化新体验
- 百奥赛图宣布与育世博达成合作,推进双特异性抗体双药物偶联物(BsAD2C)研发
- 友朵生物携手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发团队,助力如染、丝华诺等品牌奏响染护发国潮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