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焦点 >> 正文

人流后慢性腹痛易缠身 腹痛常伴情绪变化

http://www.qm120.com2007-10-17 09:32:13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焦点新闻

  编者按:中华疼痛学会(CASP)根据国痛学会的倡议,将10月15日~21日确定为2007年“中国镇痛周”,主题为“关注女性疼痛”。

  由于生理解剖特点及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性改变,女性对疼痛的反应敏感、程度严重、疼痛范围广泛且持续时间长。
 
 
 
从年轻时代的痛经直到老年慢性退行性改变,疼痛问题几乎会伴随女性整个人生。而女性疼痛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家庭以及临床医学的足够重视,很多时候是女性独自忍受痛苦。因此,医务人员及媒体应积极普及女性疼痛的相关知识,家庭成员应主动了解女性疼痛问题,共同为减轻女性疼痛做出努力。

   ▲三种疼痛困扰老年女性

  女性的器官组织和生理功能具有特殊性,和男性相比,疼痛性疾病发生的种类多,病情也更为复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的衰退,一些疼痛性疾病会加重,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将会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甚至致残。所以,处置好老年女性的疼痛疾病不仅是重要的临床课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老年女性的疼痛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盆腔疼痛;二是骨质疏松症;三是腰背痛

  盆腔疼痛 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炎症,包括慢性附件炎、盆腔结核、溃疡性结肠炎、间质性膀胱炎等;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原因不明疼痛,比如神经痛、耻骨联合痛、骶髂关节痛、骶尾痛等。对这类疼痛,主要是通过医生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病因治疗或对症治疗。对原因不明的盆腔疼痛,可以采用经骶管或局部神经阻滞疗法来缓解。

  骨质疏松症(OP) 骨质疏松症是全球性老年人群的“静悄悄的流行病”。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50%,女性多于男性,比例为2比1~6比1。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1.3亿,OP患者为9000万。OP的并发症一是有全身性骨痛,骨量丢失12%时即可出现;二是如果骨量损失20%以上,就有发生骨折的危险。因此,骨质疏松症被称为“寂静的杀手”。为了防止OP的出现,女性对一些高危因素应高度重视,尤其是女性绝经期后更要注意以下危险因素: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嗜好烟酒、咖啡以及高盐、高蛋白饮食;活动量少,接受阳光照射少;过度应用皮质激素;风湿病、肝肾疾患、血友病及消化道疾病等。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女性7~8岁/13~14岁是快速生长期,25~30岁骨量迅速增长,在这几个时期都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为老年时打下良好基础。

  慢性腰背痛 老年女性除了脊柱生理性退行性改变的因素外,由于内分泌和代谢变化,特别是绝经期后相当一段时期的生理性紊乱,在原先慢性腰背部劳损的基础上,易形成老年性腰椎退行性脊柱炎。据统计,60岁以上者慢性腰背痛的发病率为92.4%。严重者会演变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最终发展为退变型腰椎管狭窄症和脊椎滑脱症。

  可喜的是,近十几年来,随着骨科、神经科、麻醉科和疼痛科等医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老年性(女性)慢性腰背痛病的诊治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新技术、新疗法。如硬膜外神经阻滞疗法、肌筋膜银质针导热疗法、脊柱微创介入疗法与椎间盘镜下微创手术等,均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为缓解老年女性腰背痛开辟了新的途径。有腰背痛的老年女性,可以到医院的疼痛科做相关咨询、治疗。

  ▲女性常苦于腰背痛

  腰背痛是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女性腰背痛问题尤为突出。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美国每一年因腰背痛疾病就诊者,仅次于伤风而居第二位,其中女性多于男性,比例大致为5比3。我国没有正式公布的统计数字,但从一些医疗机构的局部范围调查来看,我国腰背痛的发病率不低于国外统计水平,其中女性腰背痛疾病的发病率更为突出。

  女性腰背痛之所以发病率高,首先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有关,例如青年女性月经期会出现下腰痛,怀孕期间由于背部受到牵拉常有腰背痛,哺乳期特殊的及动作也会引起腰背痛等等。

  其次,女性从事的一些工作需长时间弯腰及久坐,这样的是诱发女性腰背肌慢性劳损及脊柱退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腰背肌慢性劳损及脊柱退变又是导致腰背痛的主要病因。

  要防治女性腰背痛,首先要认识到慢性疼痛也是一种疾病,在发生疼痛时应及时找疼痛科医生诊治。要学会对疼痛说“不”,不能盲目忍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人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及额外的经济支出。

  其次,在求医时,应积极协助医师分析找出引起腰背痛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缓解或控制病情的发展。

  目前,对于腰背痛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和外科治疗三种方法。

  在保守治疗上,目前方法很多,例如牵引、针灸、按摩、神经阻滞、体育疗法、药物治疗等。因为保守治疗的方法为绝大多数的患者接受和认可,在国内开展的也较为普遍,并且大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都会有一定的疗效,是目前慢性腰背痛治疗的一个常用的手段。

  微创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腰背痛的方法,它是建立在对腰背痛病因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影像技术的引导,用微创介入的方法(物理或化学的)直接针对病因进行的治疗。目前开展的有激光椎间盘髓核汽化术、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椎间盘射频或臭氧髓核消融术、椎间盘切吸术等。因其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治疗手段。

  外科手术治疗因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费用高,术后恢复期长,一般作为保守治疗失败或重症腰背痛的治疗手段。

  ▲对疼痛不必过分惊慌

  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由于生理变化,在不同的时期都可能出现暂时性的疼痛,医学上称为“生理性疼痛”。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青春期胀痛,女孩最早的疼痛,一般在9~13岁发生。这时女孩开始发育,先是隆起,下的组织出现约豌豆到蚕豆大的圆形硬结,有轻微的胀痛。经前期胀痛,半数以上的妇女,月经来潮前有胀满、发硬、压痛,重者受轻微震动或碰撞即会胀痛难受。这是由于经前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乳腺间组织水肿引起的。月经来潮后,上述变化可消失。孕期胀痛,一些妇女在怀孕后40天左右,由于胎盘、绒毛分泌大量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使乳腺增生,增大,而产生胀痛,重者可持续整个孕期,不需治疗。产后胀痛,产后3~7天,女性常可出现双乳胀满、硬结、疼痛。这主要是乳腺淋巴潴留,静脉充盈和间质水肿及乳腺导管不畅所致。防治方法:产妇尽早哺乳;有硬结时可在哺乳前热敷并按摩硬结;也可用吸奶器吸引乳汁,促使乳腺导管通畅。人工流产后胀痛,人工流产后有些妇女主诉胀痛,并可触及肿块。这是由于妊娠突然中断,体内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使刚刚发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长,造成乳腺肿块及疼痛。后胀痛,这与时生理变化有关。淡漠或者不和谐者,因达不到或性满足,的充血、胀大就不易消退,或消退不完全,持续性充血会使胀痛。因此,女性应重视良好的,无或淡漠者应去就医。

  除以上生理性的疼痛外,一些疾病也可以引起疼痛,因此在发生疼痛时,要注意排除一些可能的危险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

  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引起疼痛的疾病,它是因内分泌功能紊乱,雄激素相对过多而形成的乳腺发育异常。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妇女最为常见。通过对乳腺癌病人既往乳腺病史调查发现,虽然有不少的乳腺癌患者曾有过乳腺增生,但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次,通过对既往有乳腺增生者的长期随访观察到,其乳腺癌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地高于正常人群。目前已公认的是:乳腺增生是否会发展成乳腺癌,和增生的性质有关。有学者认为,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者有恶变的可能性,可视为癌前病变。但绝大部分乳腺增生并不伴上皮的不典型增生,所以大部分人不必为此忧心忡忡。一般来讲,当乳腺增生症状较轻,仅有轻度经前胀痛,内散在细小的颗粒样结节,其病情不影响工作与生活时,可用乳罩托起以缓解胀痛,不必服用任何药物,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即可。若无明显变化,可每半年至一年到专科医生处检查一次。当症状较严重而影响工作或生活时,则应分别情况予以不同的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医中药治疗,如中药内治、外治、针灸等;西药治疗,如口服激素类药物、碘制剂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手术治疗,如肿块切除术、单纯切除术等。

  近年来学者研究发现,颈椎病也可以引起顽固性的疼痛,这种疼痛多为慢性,并且是单侧性,还常伴有胸大肌触压痛,以及颈、枕、肩臂部疼痛和不适。

  许多疼痛的患者,由于一时找不到发病原因,便怀疑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并由此背上了思想包袱。而实际上,乳腺癌早期很少会出现疼痛,多数病人并不是因为疼痛被发现的,而多是通过体检或出现了肿块被发现的。因此,女性对于疼痛不必过分惊慌,定期进行体检即可。 文/卫怡然

  ▲人流后慢性腹痛易缠身

  部分女性在人工流产后常常会经历慢性腹痛的过程,短则半年左右逐渐消失,长则可达数年之久。慢性腹痛的程度也各异,有的患者可能比较轻微,而有的却是非常严重,常常不同程度地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休息不足是产生腹痛的主要原因

  虽然人流后慢性腹痛的病因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与人工流产过程产生的损伤和炎症反应程度有关。许多年轻女性觉得自己年纪轻、体质好、抵抗力强,对自己来说人工流产只是个小小的手术;加上客观上工作或学习比较忙,难以请假或不方便请假,所以大部分患者手术后都直接返回工作或学习岗位,休息很少或者根本不休息,这样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健康。实际上,按照常规要求,人流后最少也要休息3~4天。因为从临床医学角度来看,一次人流对身体器官、组织造成的损伤,或对于内脏神经系统的影响并不比正常分娩过程小。如果人流次数多的话,还可能会引起人体内脏和躯体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以及子宫内膜异常等一系列的变化。另外,人工流产后如果不休息,繁忙的工作或学习带来的劳累、凉水刺激等因素,会使得盆腔的炎症反应不能及时消退,而且很可能会持续存在,少数患者甚至范围逐渐扩大,刺激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于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其他各种表现。

  ★腹痛常伴有情绪变化

  人流后的慢性腹痛,其疼痛性质和程度常常会因人而异。例如,有些病人可能是持续性疼痛;一些病人可能是间断发作性疼痛;还有些会出现持续性疼痛的同时阵发性加剧的现象。大部分病人的疼痛程度以轻度到中度为主,部分病人早期(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主要是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功能紊乱所致。

  病人还往往伴随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低落、过度担心自己的身体、睡眠质量降低等。病程长的人,还会出现月经周期的异常改变和其他相关表现,如痛经、不适或疼痛、降低、胃肠道功能紊乱、腰痛、体能下降和下肢异常感觉等。如果患者在人工流产前就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往往在人流手术后明显加剧或范围扩大。此外,大部分人工流产后的慢性腹痛常常在天气变化、劳累、受凉、情绪变化时症状加剧。

  如果人流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人流后不注意卫生保健,还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炎症明显的患者常常会引起输卵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输卵管积水,导致继发性不孕症

  ★腹痛久不消失要进一步查原因

  实际上,从临床医学上分析,人工流产后慢性腹痛属于一种神经性疼痛,它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主要与炎症或损伤范围、患者的体质、疼痛控制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急性期的治疗非常关键,因为及时的治疗可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患者在人工流产后慢性腹痛超过一个月没有消失,就应该去妇科进一步检查原因,同时去疼痛科就诊请求帮助。疼痛科的治疗可以使大部分患者免受人工流产后慢性腹痛的折磨。治疗的原则主要是进行神经功能调节和神经损伤修复。常用的方法包括躯体神经、内脏神经治疗技术,以及硬膜外治疗技术、低浓度臭氧和脉冲射频介入治疗技术等。

  对于无法避免的或因疾病需要进行的人工流产,建议患者选择正规大医院进行手术,因为这样患者可以得到有质量保证的服务。此外,人工流产后一定要注意好护理保养,保证有3天以上的充分休息,要按时、按量坚持服用药物,严格遵守医生规定的注意事项。如果能够做好上述事情,就能避免大部分的慢性腹痛发生。

  ▲女性癌痛及其控制

  由于诊断技术的限制,以及人们对肿瘤的认识、整体医疗水平的限制,恶性肿瘤在确诊时仅有1/3~1/2的病人有希望得到根治,相当数量的病人没有治愈的希望。即使在根治的病人中,仍有约50%的病人在以后会发生复发和转移,这样的病人均需要进行以姑息治疗和支持治疗为目的综合治疗,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疼痛是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贯穿在肿瘤发病、治疗以及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在恶性肿瘤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中,与死亡相比较,多数人更恐惧的是疼痛。对疼痛正确认识、准确诊断和合理有效的控制,对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胃癌大肠癌等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在发展到中晚期甚至在早期多数会出现疼痛。与肿瘤相关的疼痛主要包括:(1)由于原发肿瘤及其转移引起的疼痛,主要包括肿瘤侵袭引起的疼痛;(2)由于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疼痛;(3)完全与肿瘤无关而与病人心理相关的疼痛,比如对肿瘤恐慌引起的疼痛。

  研究认为,75%以上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都有中重度疼痛。但是,由于患者,特别是医生、家属等对疼痛和控制疼痛的认识不足,大约50%以上的癌痛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许多患者仍遭受着癌痛的折磨直到生命的终结。没有及时有效的对疼痛进行控制,导致病人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巨大的痛苦,引起病人对医疗和家人的不信任,很多病人因疼痛的折磨丧失尊严。

  实际上,目前控制疼痛的方法很多,主要手段有药物镇痛,包括非类和类药物,按照WHO推荐的三阶梯镇痛疗法,对70%~90%的病人有较满意的效果。放射治疗是镇痛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合理应用放射治疗不仅可以使80%以上的病人缓解疼痛,还可以逐步减少对麻醉药物的应用,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的顽固性疼痛是有效的方法。由于癌痛是一个包括伤害、疼痛感觉和疼痛表达在内的心理过程,焦虑、抑郁、死亡恐惧和绝望以及对以往治疗的失望等伴随着病人,将心理治疗引入癌痛的治疗中是近年来对疼痛治疗的新的策略之一。

  总之,对癌症患者尤其是对疼痛敏感性高的女性患者,控制疼痛是非常现实和急迫的任务。由于癌症发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类可能无法根除和避免,但在现有医学能达到的水平上,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是可以做到的。

  ▲**疼痛大不同

  慢性疼痛疾病患者中以女性居多,总体来说,**比例约为1比1.5。为什么女性疼痛比男性更为常见呢?

  首先,从心理因素分析。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反映真实的或可能的组织损害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疼痛不是简单的“单程旅行”,而是一首“交响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其中不仅包括疼痛的传感,还包括认知、情绪、记忆、激素等许多因素的参与。研究人员发现,对疼痛的感觉因人而异,差别甚大,对疼痛的感觉不是固定的,而是受注意力、情绪、环境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疼痛会受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一,暗示性。女性受暗示敏感性要显著高于男性,这一点,也是女性在对待疼痛时表现千差万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研究发现,疼痛发生时,如果环境中声音甚至气味不同,都会显著地影响疼痛的心理感觉。同样的伤痛,呼吸着香气的人更容易情绪乐观,感觉到疼痛水平低。女性比男性更为感性,也更容易在认知背景上强化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即使同样的疼痛,由于发生地不同,对于同一位女性而言,其疼痛感受也会大相径庭。其三,看到别人遭受痛苦时,人们通常都会产生同情心,感同身受。这种现象称为共情(empathy),这种共情有深刻的中枢机制,而共情的心理也无疑女性更易产生。

  其次,从生理上说,女性对疼痛的感觉更为敏锐,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更为能忍耐。研究发现,**对疼痛经历不仅数量不同,而且质量不同。女性在经期中止痛系统更为活跃,对疼痛的反应也不像平时那么强烈。换句话说,**大脑中对疼痛感觉反应使用的神经元不同。一些止疼药对**的药效不同也可以解释这种差异。

  再次,从后天环境和教育等方面来看,在大多数文化背景中,男性通常都被教育要对抗疼痛,如果轻易喊疼会被认为软弱。这样的教育使得男性在认知中自动提高了疼痛的阈值,对抗常规疼痛时也“男儿有疼不出声”。相比而言,女性在面对疼痛时有了更为自由的表达空间,即使在小疼痛上有较为夸张的表达,也是在文化背景中被宽容和默许的,甚至常常会由此激发起男性“怜香惜玉”的保护欲,而这样的正性反馈无疑又会助长女性的疼痛表达。这也是女性即使遭遇一样的疼痛,一个人在场和有伴侣在场时,常常表现迥异的原因。

  最后,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许多研究者支持**的基因决定了对疼痛的感觉差异,女性就是比男性更为敏感。蒙特利尔麦基大学疼痛起源实验室的主管蒙吉尔博士发现了第一个和调节女性疼痛极限有关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对男性关于疼痛的感觉则没有影响。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