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爱尔杨秋艳:破解共同性外斜视困局,助力 13 岁患者重归“睛”彩生活
http://www.qm120.com2025-04-15 19:55:15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近日,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的杨秋任,接诊了一名 13 岁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小林。小林早在 6 年前,就被发现眼部向外偏斜,近年来,病情逐渐加重。
经杨主任检查,小林右眼裸眼视力仅0.12,通过佩戴-2.50DS/-0.50DC×180的眼镜,矫正视力可达到1.0;左眼裸眼视力为0.6,佩戴-0.25DS/-1.75DC×180°的眼镜,矫正视力同样能达到1.0。在33cm的近距离视物时,小林眼位向外偏斜60三棱镜度;在5m的远距离视物时,眼位向外偏斜幅度更大,达75三棱镜度。不仅如此,小林双眼的二级、三级视功能也已遭到破坏。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杨主任诊断小林为共同性外斜视,同时伴有双眼屈光不正。
术前照片清晰记录了小林斜视的状况。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后,杨秋任为小林实施了斜视矫正手术。手术过程中,杨主任凭**湛的医术,对小林右眼外直肌进行后徙6mm,右眼内直肌缩短5mm,左眼外直肌后徙6mm的精准操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照片显示,小林的眼位得到了明显改善。
术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为小林制定了系统的康复方案,包括术后配镜以及双眼视功能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林的眼位已恢复正常,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也在逐步恢复。
杨秋任介绍,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轴无法保持平行,眼位出现偏斜,常常伴有复视症状。这类患者的斜视角在各个方向都相等,不存在眼外肌麻痹的情况,经神经系统检查,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多表现为日常恒定性外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的主要症状包括外斜视、复视、辐辏功能不足、瞳孔异常和眼球震颤。若长期治疗效果不佳,极有可能导致视功能丧失。其中,外斜视和复视最为常见,患者通常能明显感知到这两种症状,斜视度数一般在 15°-40°,且呈恒定性。辐辏功能不足表现为患者无法完成“斗眼”动作,但双眼水平同向运动正常。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有时会伴随双眼上下同向运动障碍,甚至出现瞳孔异常和眼球震颤。
针对共同性外斜视的治疗,杨主任表示,若斜视度数较小,可通过配戴三棱镜来消除复视;若斜视度数较大,一般超过15°,且病情稳定半年以上,通常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在眼位矫正后,积极开展术后视觉训练十分关键,训练内容包括脱抑制训练、融像训练、立体视训练等,这些训练有助于患者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 2024年度勃林格-北大研究员奖及博士后基金奖得主正式揭晓
- 2025EBMT--陆道培医学团队携16项研究成果领航全球移植实践
- DKSH行业洞察 | 3D生物打印如何推动生物医疗行业发展
- 安盛坚定深耕中国市场,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艺卓参展第91届CMEF 创新产品集结亮相
- 诺纳生物与Atossa Therapeutics合作研发针对乳腺癌的新一代抗体疗法
- 合源生物纳基奥仑赛注射液成为全球首个获得临床默示许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
- 中国首个血友病B基因治疗药物信玖凝®(波哌达可基注射液)正式获批
- 第十一届勃林格奶牛健康国际论坛聚焦"产后60天"管理关键期
- 西门子医疗非公医疗峰会在上海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