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刘沿学:晚期肿瘤治疗,应遵循脾肾双补原则

http://www.qm120.com2024-12-30 17:30:12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

中医肿瘤治疗的特点是整体调理,通过激发病人自身抗癌能力,实现治病留人目标。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弟子、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南京太乙堂中医院特邀专家刘沿学主任,就是一位擅长治疗中晚期肿瘤的中医大夫,其采取脾肾双补思路治疗晚期肿瘤,在临床上获得满意效果,能切实有效地改善病情,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挽救晚期危重肿瘤病人生命。

刘沿学:晚期肿瘤治疗,应遵循脾肾双补原则

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源于先天之精,而精气之本源于后天的培育,才能源源不断的化生,维持生命活力,此即“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也即《灵枢刺节真神论》所说的“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先天之精气必须靠后天之精气的不断滋养,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如果要维持生命活动充沛旺盛,尽终天年,必须先后天并重,精气神兼养,也即脾肾并重。

刘沿学主任认为,晚期肿瘤病人大都接受过放化疗治疗,临床上往往出现邪盛正虚,脾肾受损,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失调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胃纳失和,脾失健运,水谷精气无以化生,气血生化乏源,可形成一系列气血双亏的症状。要想扭转转危局,挽救性命,必须予以扶正固本治疗,通过脾肾双补来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否则会影响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和临床效果,进而加速病情的发展。

另外反复化疗不但会损害肿瘤病人的脾胃功能,还容易使肿瘤病人的肾精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导致骨髓造血机能受抑,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甚至骨髓枯竭等。“肿瘤病人一旦不能耐受化疗的骨髓抑制,最后往往因骨髓枯竭而死亡。”刘沿学主任提醒说,“这是因为肾乃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肾之精,包括肾藏生殖之精、主管人体的生长繁殖;也包括五脏六腑之精,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肾藏精,精生髓,髓充于骨。肾脏实乃生命之根、生身之本。放化疗使肾气受损,导致肾不藏精,肾不藏精致肾精气匮乏,最终导致骨骼失充,髓海空虚。”

刘沿学:晚期肿瘤治疗,应遵循脾肾双补原则

刘沿学主任认为,放化疗所引起的各种胃肠道反应,以及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从中医的角度说,都是属于脾肾功能失调的表现。所以他强调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脾胃和肾脏,尤其是在放化疗期间或放化疗后,务必要重视调补脾胃,使病人的脾运胃纳功能及时恢复,使气血生化资源充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正足邪去、正盛邪却之目标,有效遏制肿瘤发展。在调补脾胃的同时,进行补肾益精生髓治疗,旨在通过脾肾双补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激发机体自身抗癌能力,有效抑制肿瘤复发与转移,延长病人的寿命。

刘沿学主任提醒说,在脾肾双虚的肿瘤病人中,有的以脾虚为主,有的以肾虚为主,在临床上应各有侧重。脾虚为主的以健脾为主,适当佐以补肾药物,以肾虚为主的,以补肾为主,适当佐以健脾药。

临床实践证明,“脾肾双补”治肿瘤优势明显,不但能够帮助肿瘤病人免受放化疗的痛苦折磨,起到减毒增效之作用;还可以通过扶正培本、补虚固元、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来抑制肿瘤转移与复发,帮助病人最大限度实现抑癌保命愿望。

【大夫档案】刘沿学

刘沿学:晚期肿瘤治疗,应遵循脾肾双补原则

国医大师段富津亲传弟子

中国抗癌协会会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

南京太乙堂特邀专家

简介:

出身中医世家,后拜入方剂学家、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门下深造,跟随省级名老中医及伤寒学家邹德琛教授、省级名老中医王维昌教授刻苦研及临床实践,获益匪浅。

行医济世三十余载,在结节、胃病、肝病、疼痛以及湿疹等疑难杂症领域,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特色,为病人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肿瘤诊治方面,擅长采用中医“扶正祛邪、抗癌消瘤”的理念,与现代医学疗法相结合,实现协同增效。不仅关注于控制癌细胞、消除肿瘤并发症,还致力于降低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及生物免疫治疗的毒性副作用,同时改善病人食欲、调整睡眠,全面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带瘤生存”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严谨精当地处方用药,注重传承创新,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肿瘤及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均有良好疗效,深受病人好评。

擅长:

各种肿瘤:胃癌、肠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肾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脑瘤等;

常见病及疑难杂病:肺结节、甲状腺结节、肝肾囊肿;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返流性食管炎、口臭、慢性肠炎肾炎、肾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湿疹、痤疮脱发牛皮癣白癜风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疼痛:颈肩腰腿膝肘踝痛、关节疼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肌筋膜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神经系统及心脑血管疾病:失眠抑郁症、神经功能紊乱、癫痛、高血压、脑梗、脑出血后遗症、冠心病胸闷心悸等。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小王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