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新药完胜生物制剂,乌帕替尼开出首方
http://www.qm120.com2022-07-13 18:50:12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特应性皮炎生物制剂虽然曾经是大部分患者的选择,但随着治疗特应性皮炎口服靶向新药——瑞福®(乌帕替尼缓释片)近日在上海开出首方,生物制剂已显得过时。
中重度患者亟待创新药提高生活质量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社会交往的“门面担当”,但特应性皮炎引发的皮疹往往表现在人体外露部位,容易使患者产生悲观、自卑等情绪。周围人也会因为患者的皮疹状况以及反复挠抓,误解他们患有传染性皮肤病,避之唯恐不及。以小依为代表的特应性皮炎中重度患者群体亟待创新药物的获批上市。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指出,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用药、紫外线疗法、免疫抑制剂和激素。随着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特应性皮炎治疗开始迈向创新靶向治疗的新阶段。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史玉玲教授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表示,轻中度患者通过外用软膏可缓解病情,控制进展,无需进一步治疗。但对于病情更为严重的中重度患者尤其需要系统治疗,而现有的生物制剂仍未能很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尤其在外露部位的皮疹清除和缓解瘙痒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倡导创新靶向的“广谱治疗”
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潘萌教授在接受《上观新闻》采访时表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到一系列炎症细胞因子和多条信号通路的共同作用。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抑制JAK1能够更广泛地阻断炎症的发生,它不同于既往生物制剂对细胞因子“点对点”的阻断,而是对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和多条信号通路进行“全面”阻断,因此更有效改善炎症。乌帕替尼正是针对JAK1“量体定制”的口服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适用于对其他系统治疗(如激素或生物制剂)应答不佳或不适宜上述治疗的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的难治性、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可用于治疗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口服JAK1抑制剂。
乌帕替尼临床优势显著于度普利尤单抗
在一项名为Heads up的“头对头”研究中,接受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治疗的患者在皮损改善中,分别有68.6%和53.7%的头颈部皮损在第8周达到EASI 75和EASI 90(皮疹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达到至少75%和90%),至第20周,达到EASI 100的患者比例升至40.6%。
同时该项研究显示,每日服用一次30mg乌帕替尼与隔周注射一次300mg度普利尤单抗相比,呈现出快速止痒和更高效皮损清除的优势:
第1周时瑞福®组的EASI 75(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至少减少75%)已显著优于度普利尤单抗组,至第16周仍保持疗效的优势
在治疗第2周后,乌帕替尼治疗组的患者相较于度普利尤单抗组,有更高的比例达到EASI 75(43.7% vs 17.5%);
在治疗第16周后,乌帕替尼治疗组的患者相较于度普利尤单抗组,有更高的比例达到EASI 75(71% vs 61%);
在治疗1周后,乌帕替尼治疗组的患者瘙痒程度降低31.4%,而度普利尤单抗组降低8.8%;
治疗4周后,乌帕替尼治疗组的患者瘙痒程度降低59.5%,而度普利尤单抗组降低31.7%;
维持治疗16周后,乌帕替尼治疗组的患者瘙痒程度降低66.9%,而度普利尤单抗组降低49%。
更可喜的是,有27.9%的患者在接受乌帕替尼治疗16周以后,皮损达到完全清除(EASI 100),而度普利尤单抗组为7.6%。
时下特应性皮炎生物制剂还存在很多不足,口服靶向新药瑞福乌帕替尼对瘙痒症状的改善与皮损修复效果非常明显,但坚持健康的规律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情,也是特应性皮炎患者除了用药物治疗以外的非常基础的治疗手段。
- Vantage基金会携手菲律宾SOS儿童村,帮扶弱势儿童与家庭
- 真理之粒2024 -健康和可持续粮食系统的全球见解
- 驯鹿生物伊基奥仑赛注射液(FUCASO)新药上市申请获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正式受理
- 美国万通证券宣布为其客户 PMGC Holdings Inc.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ELA...
- Spectra与XLPT宣布更名
- Arab Health 2025| "出海+智能化"助推鱼跃医疗业绩高增
- ThinkCyte扩展产品组合
- 寻找投资者:首创癌症免疫治疗药物
- Arab Health 2025|鱼跃医疗与Inogen达成战略投资,加深呼吸制氧领域合作
- 正雅齿科沈刚教授受聘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