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正式发布,食物过敏临床诊疗更有据可依
http://www.qm120.com2022-05-26 15:44:54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发布会于2022年5月14日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在多个渠道盛大召开。会议云集《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多位撰写专家进行详细的指南解读,深入剖析医生关心关注的临床热点问题,从多角度带来权威且具有临床实践价值的学术内容。
《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发布会
《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发表期刊
《指南》助力儿童食物过敏诊疗工作
会议的开场致辞环节由北京协和医院王良录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申昆玲教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主任和赛默飞世尔科技魏义彬副总裁先后发表了致辞。
申昆玲教授指出,虽然不同种族、地域和不同年龄的儿童的食物过敏患病率不同,但总体估计这一数字可能已经到达总人口的1%~10%,因此以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来指导医生正确认识和管理儿童食物过敏已迫在眉睫。
主任表示,很高兴看到指南在《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顺利发表,期待指南在推动儿童食物过敏的诊疗水平站上新台阶的同时,也希望在指南后续的修订过程中,能看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医生提供的研究成果。
魏义彬副总裁强调,相信指南的顺利发布和实施将会为儿童食物过敏的诊疗提供更好的支持。赛默飞的过敏原检测产品有超过60年的历史,服务全球大部分重点医疗机构,公司今后仍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中国过敏性疾病诊治的发展。
三位嘉宾简短热烈的致辞结束后,会议很快进入到指南解读环节。
沙莉教授:结合患儿病史是正确诊断的基石
率先登场的是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沙莉教授,她以“食物过敏诊断”为题系统阐述了疾病的诊断流程及其所依据的循证证据。
沙教授介绍说,食物过敏诊断首先应结合患儿详尽的病史,继而寻找过敏原致敏的证据,大多数情况下可凭此做出相应的判断,明确病症是否系食物过敏所致。
此外,她还就四个关键问题分别进行了介绍:
病史是诊断的基石,单独的SPT和或sIgE均不能诊断FA;
过敏原检测考虑临床表现、年龄、地理位置和种族饮食习惯等进行选择;
特异性IgG和IgG4不能作为食物过敏的诊断依据;
OFC是诊断食物最可靠的临床方法,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DBPCFC)是诊断的金标准。
邢嬛教授:合理饮食回避是食物过敏治疗最主要的方法,应避食明确过敏的食物
随后发表演讲的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邢嬛教授,她的讲课聚焦于食物过敏的治疗,着重对过敏儿童的避食、饮食替代以及食物所致严重过敏的救治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分享了过敏原免疫(AIT)疗法及奥马珠单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
邢教授介绍说,合理饮食回避是食物过敏治疗的最主要方法,母乳喂养婴儿的母亲需有针对性避食婴儿过敏食物。长期进行饮食回避的食物过敏患儿应进行营养咨询,并在专科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替代确保营养素的摄入。患儿在避食过程中,要同时避免进食交叉反应性食物,需警惕过敏原无意暴露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
李在玲教授:随着年龄增长食物过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耐受
继食物过敏的诊断和治疗的介绍解读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在玲教授重点分享了儿童食物过敏的预后与预防。
对于过敏预后,李教授介绍道,食物过敏缓解的时间因过敏食物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牛奶、鸡蛋、大豆、小麦等IgE介导的过敏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耐受,甚至完全耐受,而花生、坚果类过敏往往持续到。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预后相对较好,容易更早出现耐受。
对于过敏预防,全母乳喂养、适度水解蛋白、益生菌和益生元、维生素D等均无足够证据支持其有助于预防食物过敏。指南推荐食物过敏儿童在出生后4~6个月开始添加固体食物。
周薇教授:食物过敏诊疗管理流程图解读
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除了针对疾病诊疗及预后预防的热点问题给出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外,清晰的诊断流程必不可少,能够指导不同级别医师做出食物过敏的正确诊断,同时也避免患儿因盲目避食造成营养障碍的风险。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理解应用这份流程图,周教授专门对此进行了解读。她表示,这份流程图借鉴了许多相关指南的流程图的优点总结而成,共分为病史、诊断过程、结论和管理四个部分。基于国内外循证证据和专家经验,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了这份简洁清晰、通俗易懂且实用性强等特点的诊疗流程图,旨在规范儿童食物过敏诊疗行为。
邵洁教授:重视sIgE检测在过敏诊疗中的价值
指南解读环节最后开讲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邵洁教授,她对sIgE在食物过敏诊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专项介绍。
邵教授表示,怀疑食物过敏,速发、迟发及严重过敏反应时,均应进行sIgE检测。对于低龄儿童,sIgE低值(0.10-0.35KUA/L)同样具有临床意义。荧光免疫法的ImmunoCAP系统因其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被EAACI和世界过敏组织(WAO)分别认为是体外过敏原检测的“金标准”和“参考标准”。
她还指出,食物过敏误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意识到阳性测试结果不等同于过敏,不结合病史、无差别的广泛筛查没有意义。另外,也不推荐食物sIgG/IgG4检测用于诊断食物过敏及食物不耐受。
专家面对面:迎接儿童食物过敏诊疗的挑战和机遇
精彩纷呈的指南解读环节过后,会议时间来到专家面对面环节,北京协和医院王良录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洪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赵京教授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申昆玲教授围绕疾病诊疗及预防预后的热点问题贡献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王良录教授:食物过敏诊疗面临很多挑战,诊断需要基于病史,基于高质量、准确的过敏原检测产品。未来我个人更加看好食物脱敏治疗和奥马珠单抗的应用,特别是二者的结合或能带来更好的疗效。
洪教授:规范诊断基于病史,无差别的过敏原检测大套餐没有意义。患者家长的教育很重要,对食物过敏孩子更好的护理,尤其要预防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食物过敏的口服免疫治疗会是未来一个很好的方向。
赵京教授:需要留意不同年龄、不同食物,过敏原结果的解读不同。由于存在诊断误区和检验结果误读的情况,导致无避食意识或者过度避食。对于避食儿童一定找到合适的代用品,避免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申昆玲教授:本指南针对食物过敏16个焦点问题通过广泛检索,文献评价,指南评价,给出了目前的答案,为临床食物过敏的诊治、预防提供帮助,并制定了诊断流程图方便临床医师使用。也期待今后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充实和更新。
在参会嘉宾贡献了干货满满的精彩分享和准确解读后,此次《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发布会也步入了尾声,但在指南指导下的食物过敏诊疗规范之路正待拾阶而上。恰如申昆玲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所期待的那样,让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起向未来,一起为中国食物过敏的患儿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信息参阅: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 37(08):572-583.
* 按演讲顺序排序
- 和黄医药宣布沃瑞沙® (ORPATHYS®) 和泰瑞沙® (TAGRISSO®) 的联合疗...
- Pharus Diagnostics LLC宣布实验室开发的胰腺癌早期检测通过验证
- 信达生物与罗氏达成新一代DLL3抗体偶联药物的全球独家许可协议
- 和黄医药宣布以6.08亿美元出售非核心合资企业
- 腾盛博药宣布重新签署资产收购协议以收购BRII-179的知识产权,并且已完成ENRICH研...
- 蒲公英(天津)公司获荣获"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
- 聚焦类器官全流程解决方案,伯桢生物完成A+轮融资
- 科济药业宣布启动一项通用型CD19/CD20 CAR-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
- 药明康德连续四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
- 济民可信注射用JMX-2006用于治疗前列腺癌获批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