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引入第三方调处机制 破解医患纠纷难题
http://www.qm120.com2009-02-06 08:56:11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新华网南昌2月5日专电 (新华社记者沈洋) 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医患纠纷处理不当,不仅患者利益受损,还会破坏医院正常的就医环境,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长期以来,以卫
生部门为主导的医患纠纷处理方式难以得到患方的认同,导致纠纷不易化解。
2008年7月,
江西省综治办会同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部门在全省建立第三方调处机制,即由医学专家、法学专家和人民调解员组成专业调解委员会,受理调处医患纠纷。截至2008年12月底,全省各级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各类医患纠纷182起,成功调处132起,另外43起仍在调处中。一些久拖未决的医患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取得了明显成效。
“医闹”频发 非治不可
江西省综治办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江西省医患纠纷事件达到3000件,此后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仅三级甲等医院比较集中的南昌市东湖区就发生了427件医疗纠纷。
医患纠纷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2005年,江西余江县全年共发生18件医患纠纷事件,其中16件引发群体性事件;2006年余江县医患纠纷事件上升至25件,其中18件引发群体性事件。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投诉处理科科长张刚说,“医闹”已经派生成一种职业,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幕后煽动不明真相的患者家属、甚至雇请外人前往医院闹事。他们通过在医院内设灵堂、摆花圈、围堵医院、打砸医院公共财物、殴打医院工作人员等极端方式干扰、破坏医院正常的就医环境。
江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宋说:“医患纠纷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医闹’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卫生部门单独处理医患纠纷力不从心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邹志生说,大多数患者家属和社会公众对医学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缺乏认识,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的患者及家属习惯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医院所做的工作,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因此,当医患纠纷发生时,医患双方直接协商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江西求证沃德律师事务所律师江力文说,由卫生行政部门主导的医学会鉴定容易给患方造成“父亲给儿子鉴定”的误解。患方想当然地认为医学会鉴定偏袒医院、医生,鉴定结果不公正。
三年前,江力文接手了一起医疗纠纷案件。当事人是一名70多岁的男性,他因烧伤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期间医院为他输了10次血,但没有告知输血可能造成感染疾病的危害。康复后一个月,这名当事人就查出感染了丙肝。医患双方多次协商均未果,患方决定采取法律手段。经过近三年的调查取证和诉讼过程,法院判处医院和当地的血液中心赔偿患者各项费用20多万元。
江力文说,尽管法院判决患方胜诉,但法律诉讼程序耗时过长,期间患方心理遭受重大压力,心力交瘁。耗时伤财的法律方式并不受患方欢迎。
江西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曾传美说,较小的医患纠纷一般都可以通过院方和患者协商解决,而在处理争议较大的医患纠纷时,很难通过协商解决,患方对医学会鉴定往往持怀疑态度。
江西省综治办副主任张传发说,近年来由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的事实证明,卫生部门单独处理医患纠纷力不从心,效果不明显。
第三方介入为处理医患纠纷提供新渠道
2008年7月,江西省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成立,市、县两级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也同时成立。目前,省、市、县三级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共有80个,设立近千余人的医学专家库、法学专家库。
江西省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国盛介绍,江西省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由医学专家、法学专家和人民调解员组成,首批专家团是来自全省各大医院的105骨干医生和8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10名律师。
陈国盛说,专业调解委员会采取自愿原则,医患双方自愿申请共同选择认为可以信赖的、公平公正的医学和法学专家。在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医学专家对医患纠纷进行调查取证,原则上一周内出具调查结论并签名;法学专家依据调查和医学专家出具的调查结论出具法律意见书并签名。然后由调解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召集调解小组研究制订调解方案。最后,交由人民调解员与患方、医方进行教育疏导,直至达成和解的意向。
江力文律师认为,江西省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是独立于医患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和医患双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因而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引入第三方机制调处医患纠纷是江西省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的最大特点。
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全省各级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各类医患纠纷182起,成功调处132起,正在调处的43起,调解未成功的7起,调解成功率达94.96%。
江西省司法厅厅长马承祖说,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充分整合了医学专家、法学专家和人民调解员的互补优势,架设了医患双方沟通和信任的平台,为破解医患纠纷难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