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男性 >> 男性健身 >> 健身常识 >> 正文

骨胳肌的类型

http://www.qm120.com2007-03-05 10:31:09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健身常识

  骨胳肌的类型


  人体骨胳肌的收缩与伸展,促体的每一个活动。小至眨眼睛、皱眉头,大至跑步、举重、骑脚踏车、游泳、打网球等,都与人体骨胳肌的活动密切关连。因此,自古以来,骨胳肌一直是探究人体活动的焦点;当然,有关骨胳肌的知识,也是每一个参与运动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运动概念。

  人体约有 400块大小不一的骨胳肌,约占体重的36至40%。骨胳肌由肌肉细胞所组成,肌肉细胞又称为肌纤维。一条条的肌纤维,皆由肌纤维膜包裹。数条的肌纤维构成肌束。一个个的肌束,也由肌束膜包裹。肌束再合成我们从外表看到的一块块肌肉。 骨胳肌中密布血管与神经,促成骨胳肌的能量供应、废物排除与活动控制。

  每一条神经纤维与它控制的肌纤维,称为运动单位(motor unit)。每一运动单位控制的肌纤维数目,则需视部位与其功能而定;手指中,每一个运动单位所控制的肌纤维数目,显著少于大腿肌肉的运动单位。

  肌纤维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包括肌动蛋白与球蛋白。肌动蛋白与球蛋白的排列,形成肌肉显微外观的横纹,促成骨胳肌又称为横纹肌;肌动蛋白与球蛋白的连结与滑动,则形成肌肉收缩的基本力量来源。

  早期,骨胳肌纤维的类型是以肌肉收缩的速度或微血管的密度来区分。依据骨胳肌的活动功能而言,骨胳肌纤维的类型可以分为慢缩肌(TypeⅠ)与快缩肌 (TypeⅡ) ;依据骨胳肌的型态而言,骨胳肌纤维的类型则可以分红肌(Type A)与白肌(Type B)。研究发现,虽然慢缩肌都属于红肌,但是快缩肌则可以分为红肌与白肌两类;因此,人体骨胳肌的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慢缩红肌、快缩红肌与快缩白肌三大类,而且,一般坐式生活的社会大众,三种类型的骨胳肌比例各占50%、25%与25%左右,也就是慢缩红肌的比例最高。

  慢缩红肌具有高的有氧能力与疲劳阻力,但是糖酵解(无氧)能力差、收缩速度慢、以及运动单位肌力较低,属于低强度、长时间运动的肌肉类型。快缩白肌则具有最高的糖酵解(无氧)能力与运动单位肌力,但是,在有氧能力、收缩速度、以及疲劳阻力方面较差,属于高强度、短时间运动的肌肉类型。快缩红肌则同时具备两种肌肉类型的优点(下表)。 ==================================================================
项 目       慢缩红肌     快缩红肌     快缩白肌 ==================================================================
有氧能力       高        中等       低

糖酵解(无氧)能力   低        高        最高

收缩速度       慢        快        快

疲劳阻力       高        中等       低

运动单位肌力     低        高        高 ==================================================================
(Wilmore and Costill, 1994)

  一般来说,人体骨胳肌用力时,如果用力的方式较为轻微,则仅有慢缩红肌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产生力量;随着骨胳肌用力强度的增加,快缩红肌与快缩白肌的运动单位才分别参与收缩用力。因此,人体肌肉在用力较轻的状态下,由于慢缩红肌的肌肉特征,促成骨胳肌的活动时间提高;当运动的强度增加后,则因为快缩白肌易疲劳的特征,使得骨胳肌不得不因为疲劳而缩短运动时间。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的骨胳肌中,拥有极高比例的快缩白肌,那么此人的短时间爆发性运动能力就会极佳;如果骨胳肌中,拥有90%以上的慢缩红肌,那么这个人就很可能是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常客。

  一般来说,人体骨胳肌纤维类型的比例高低,主要受到遗传与环境 (训练与否) 因素的双重影响。

  遗传会显著影响骨胳肌的类型比例。研究发现,兄弟、的肌肉类型比例具有显著的相关;因此,我们常见家族性的运动团队。非洲黑人的快缩肌比例,则有显著高于北美白人的现象。黑人选手能够在爆发性的运动项目中,具备优异的运动表现,显然与骨胳肌的类型比例有关。因此,是否拥有特殊的骨胳肌类型比例?是判断一个人运动潜能的重要参考因素。

  骨胳肌的训练与活动状况,也会显著影响身体不同部位的骨胳肌类型比例。事实上,人体不同部位的骨胳肌,并没有一致的骨胳肌类型比例,功能当然也有所差异。例如比目鱼肌(小腿后侧肌肉)的慢缩红肌比例可能达到80%之多,腓肠肌(一样是小腿后侧肌肉)的慢缩红肌比例则可能仅50%左右。而且,人体左右腿的对称骨胳肌(例如左右腿的股外侧肌),可能会因为惯用侧的现象,并不会出现相同比例的骨胳肌类型。造成不同部位骨骼肌、相同部位不同骨骼肌、以及左右对称部位骨胳肌,具备不同比例骨胳肌类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后天使用状况不同所形成。也就是说,骨胳肌的训练与活动状况,确实是决定骨胳肌类型比例的重要因素。 最近几十年来,由组织化学与生物化学的技术发展下发现,人体骨胳肌的类型包括TypeⅠ, TypeⅠC, TypeⅡC, TypeⅡAC, TypeⅡA, TypeⅡAB, TypeⅡB等七种类型。尽管,Type C型的肌肉纤维类型,仅占人体骨胳肌的极小比例(约0至5%),然而,它的存在却不容否认。由于,有些特殊类型的骨胳肌,都必须在特定的pH值下才能检定出来,再加上其比例与数量又少,是否是主要骨胳肌类型转变过程的中间物?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事实上,长期休息或运动参与后的骨胳肌类型变化,并不易由骨胳肌的外表发觉。一般社会大众,如果仅由肌肉的肥大与否,来判断运动或肌力训练的效果,其实并不是适当的评量依据。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