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
http://www.qm120.com2009-09-04 15:40:05 来源:全民健康网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解析手足口病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l6)是最常见的一种。
患病宝宝什么样
⊙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呕吐……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口水,不想吃东西。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小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没有痒的感觉。
⊙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如黄豆大,一般无疼痛及痒感。
⊙病愈后,皮肤不结疤,也不会留痕迹。
⊙以上症状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
健康宝宝避免哪些传染机会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急性期3~5周内,病人粪便仍能排出病毒。而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则是流行间歇期的主要传染源。保证宝宝健康,最关键的就是远离患者和上述传染源。此外,还应避免以下传播途径: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并可持续1~2周。
⊙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传播。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因为幼儿园和托儿所是宝宝聚集的地方,所以易发生集体感染。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该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把宝宝送到幼儿园。
手足口病通常不会传染给健康,但体弱多病和抵抗力差的有被感染的报告,所以这部分人应该像宝宝一样,避免以上传染机会。
宝宝患病这样应对
宝宝一旦被病毒侵袭,家长也不要惊慌失措,应对手足口病还是有方法的。
用药
⊙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
⊙若伴有发热,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用以减轻宝宝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饮食
⊙宝宝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
⊙加强宝宝对口腔卫生的重视,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
消毒
⊙若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餐具用消毒液消毒。
⊙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进行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清洁
⊙保持患病皮肤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虽然手足口病不是法定的传染病,但它在儿童间的传染速度还是很快的。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症状时提早就医。因为此病通过呼吸及触摸同一玩具即可传染,一旦发病就“坚决不能再去幼儿园了”。
手足口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不是终身免疫,以后还可以感染发病。
做好预防不得病
预防手足口病与预防其他传染病的共同之处都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此外,还应做好这几点:
1。 平日教育宝宝注意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好习惯,谨防病从口入。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这些工作更应细致周到。
2。 注意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让宝宝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蔬菜和瓜果。
3。 父母尽量少带宝宝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减少被感染机会。
4。 经常彻底清洗宝宝的玩具或其他用品。保证宝宝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5。 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健康儿童可以口服板蓝根冲剂以预防。其他中药,如大青叶、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编辑推荐:正确洗手防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