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疾病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 >> 免疫内科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识 >> 正文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

http://www.qm120.com2010-10-29 11:12:57 来源:全民健康网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

    尚未完全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一)细菌因素 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RA相似,但不产生人的RA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RF)。在RA病人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从未发现过细菌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二)病毒因素 RA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滴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三)遗传因素 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RA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该位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四)性激素 研究表明RA发病率**之比为1∶2~4,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动物模型显示LEW/n雌鼠对关节炎的敏感性高,雄性发病率低,雄鼠经阉割或用β-雌二醇处理后,其发生关节炎的情况与雌鼠一样,说明性激素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病前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现代社会引起类风湿关节炎原因

  ①压力过大:现代社会文明带来的困惑,大多多数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身心俱疲,精力衰退。
  ②生活不规律不节制:吸烟、过度饮酒、休息时间没有一定的规律,加班加点劳累过度,均会损伤肝肾易引发。
  ③纵欲:不良习惯,如过度,过多,都能直接损伤人体的肝肾,造成肝肾虚易。
  ④现代污染:环境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核磁辐射、噪音等使许多毒素淤积在人体内,威胁健康。例如食品污染,食品中的激素物质、填充剂过多,食用后,致使人体肾上腺不分泌激素或分泌的少了,时间久了,导致肾上腺废用,甚至畏缩,易引发。
  ⑤滥用药物:有病就用药是现代人的特点,是药三分毒,很多药物对肝肾有损伤,例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等等,其次,食物中的农药、化肥,残留都可损伤人体的肾脏。还有现代人对物滥用,这些壮阳药物对人体危害极大。
  ⑥肾精自衰:人过中年以后,人体肾精自然衰少,这是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但自衰的早迟程度、快慢,又取决于素体的强弱和平时调摄是否得当,如素体本虚之人,加上烟酒,过度房劳,势必加快肝肾自衰的过程。
   ⑦邪毒犯肾:邪毒者,乃湿热疫毒、瘀血湿浊、淋浊结石之类,即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肾炎肾结石等可破坏人体的肾脏。因此,邪毒犯肾也是引起肝肾虚的重要原因。
  ⑧他病及肾:人体各脏腑之间,不仅在生理上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病理上常相互影响。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除了表现本脏的证候外,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影响其他脏而出现病证。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因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虽经多年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感染、遗传、内分泌异常等有关。
  (一)感染因素
  多种感染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相关。包括细菌、支原体、病毒、原虫等感染之后,在机体内作为持续存在的抗原引起连续的免疫反应。
   1、细菌感染:据统计,50%~80%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是在反复链球菌感染之后2~4周开始发病;1958年shimiza等将溶血性链球菌注入家兔鼻旁窦人引起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的关节炎。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剌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持续的抗原,剌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但不产生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此外,比较常见的细菌感染还有产气荚膜杆菌、类白喉杆菌及猪红斑丹毒丝菌感染。但至今未能从病人的血清和滑膜中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2、病毒感染:类风湿病性关节炎与病毒,特别是Epstein-Barr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Alepangh等于1978年首次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内含有抗EB病毒EBNA(EB病毒核抗原)-1抗体,并推测EB病毒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某种作用。此后,有人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和滑液中EB病毒EBNA、VCA(壳抗原)和EA(早期抗原)的IgG抗体滴度,提示EB-VCA-IgG抗体的平均滴度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与血清和滑液中IgG的浓度呈正相关;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抗EB病毒IgG/VCA和IgG/EA抗体的比较中,高滴度抗体阳性率差别比较明显;同时还观察到类风湿性关炎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组的EBV-VCA-IgG抗体明显高于类风湿因子阴性组,推测B细胞被EBV激活后,不仅产生IgG,还产生针对性自身IgG有高度亲和力的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提示EB病毒感染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有关。
  (二)遗传因素
  本病似有遗传倾向,家谱调查结果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家族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比健康人群高2~10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单卵挛生子也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这都是说明本病遗传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对人因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II类基因产物(HLA-DR、DQ、DP)的研究,发现许多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染,似乎由这些免疫应答基因所决定。Jarallah KF首次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与HLA-DR4特异性增高,以后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均较一致地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与HLA-DR4关系密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发现DR4共有6个亚型:DW4、DW10、DW13、DW14、DW15和DWKT2。其中DW4和DW14、DW15、DWKT2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相关。研究表明,病人中70%HLA-DW4阳必病人具有该位点的易感性。武守山等阐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其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且本病的遗传度为63.2%
  (三)内分泌异常
   1、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之比为1:2~4,更年期达高峰,妊娠期病情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动物模型显示LEW/n雌鼠对关节炎敏感性高,雄性发病率低,雄鼠经阉割或用β-雌二醇处理后,其发生关节炎的情况与雌鼠一样,说明性激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2、类风湿性关节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减低,高峰分泌时间明显延迟,病人对17羟皮质酮的需要量成倍增加。正常质醇分泌在早上7:00-8:00,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推迟在8:00-12:00后,此是导致晨僵的原因之一,用强的松可明显缓解各种关节炎症状。
   3、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腺分泌减少。
  此外,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病人病前无明显诱因可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

    虽然一百多年以前,已经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个病名,而且此后世界各国对本病的病因也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可惜直到如今,仍无定论。发病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许多年来,感染曾被怀疑为本病的病因。因为这也有一定证据:本病的发热、白细胞增多、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炎症现象,都与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十分相似。有关报告提到过的病原体种类甚多,如类白喉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支原体(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和风疹病毒等,尤其是猪支原体感染后所发生的关节炎与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极为相似。但这些微生物都不能经常地被培养出来或被移植。用抗生素或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病程无直接影响。有人曾将病人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或血浆输入健康身上,并未引起类似的疾病。近年来有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与EB病毒有关。至今,感染因素仍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
    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女性,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认为内分泌因素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似有一定关系。但根据研究,病人的肾上腺结构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多属正常。
    另外,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有人认为可能与遗传有关。
    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主张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提出自身免疫学说,目前已为多数学者所承认。
   人们认为,本病起病为先有感染原(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关节腔,以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滑膜或局部引流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抗体即转变为异体,再刺激浆细胞就会产生新的抗体,这就是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结合成免疫复合物,这种物质能激活身体内的另一部门——补体系统,释放出炎症介质如组织胺,引起关节滑膜和关节腔内炎症,从而促发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滑膜细胞的吞噬作用。这些吞噬免疫复合物的细胞称为类风湿细胞。为了消除这种免疫复合物,类风湿细胞自我破裂,释放出大量的,这些酶叫做溶酶体酶,其中就包括多种酸性水解酶,它们专门破坏滑膜、关节囊、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基质,造成关节的局部破坏。
    一般来说,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外伤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光华医院曾对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统计,以寒冷(42%)和潮湿(27%)诱发者占绝大多数,此外,尚有感染(10%)和外伤(8%)及无明显诱因可查者(13%)。
    祖国医学对该病早有精辟的记载,古代医家所称的“白虎历节”、“痛风”、“痹”等都象这类疾病,认为多由风寒湿邪气乘虚侵入人体,或素有蕴热,风寒湿郁久化热,留滞经络,闭塞不通而成,若日久不愈,肝肾亏损,筋骨失于濡养,以致关节畸形僵硬。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