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疾病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疾病大全 >> 精神病科 >> 精神科 >> 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症常识 >> 正文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因素与个体特征

http://www.qm120.com2009-10-10 10:04:01 来源:全民健康网

  摘要:一、遗传因素。自从rudin(1916)开始对精神分裂症状的遗传学进行认真研究后,半个多世纪以来系统的家系调查,证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该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使人体生理、心理与环境体系中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

  自从rudin(1916)开始对精神分裂症状的遗传学进行认真研究后,半个多世纪以来系统的家系调查,证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且与病人的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其中子女、同胞及父母为最高,分别为16.4%.11.5%-14.3%,9.2%-10.3%.但遗传在病理学上的作用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临床上并不都是绝对的遗传性精神病。该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使人体生理、心理与环境体系中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个体特征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前即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怕羞、明暗多以、思想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称之为分裂性人格。国内许多学者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前约50%-60%具有分裂性人格。因此,该变革性弱点,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到电疗,大家的脑海就会浮现出影片中精神病患者被捆到电 椅上,医生用电电击他们的恐怖场景。也难怪,电疗曾一度被视为一 种野蛮的疗法,原因就在于其会诱发抽搐大发作,并且有时是在违背 患者意愿的情况下采用的[[编辑推荐:精神分裂症 电疗已不再可怕]]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