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湿病是怎样认识
http://www.qm120.com2009-11-11 10:40:27 来源:全民健康网
摘要:19世纪初,有些学者认识到风湿病分类学进展的缓慢。然而结缔组织病并不能包含风湿病的全部,所以当今的临床学家多主张仍使用风湿病这一名称。1950年左右,类风湿因子(1948)、狼疮细胞(1948)、抗核抗体(1950)陆续被发现以及泼尼松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1950),一系列重大进展使风湿病学有了一个飞跃发展,使风湿病的研究进入到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崭新阶段。
19世纪初,有些学者认识到风湿病分类学进展的缓慢。Heberden曾写道:“风湿病是各种酸痛和疼痛的统称,虽然这些酸痛和疼痛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但却没有各自特定的名称,而且往往与已有的特定名称的其他疾病难以区别。”因此,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各类风湿病的特征,目的是彼此加以区分。他们通过对大量风湿病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各自临床特点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而提出许多新的疾病名称。但限于认识尚不够深入,最初报道的病例常不能反映出疾病的独特性。例如早在1831年和1856年,就已有人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了描述,但直到19世纪末才与其他脊柱炎区别开来。
随着病理学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风湿病为一全身性疾病,可累及身体各个部位。1927年至1934年期间,Klinge在研究风湿热的发病机制时发现有全身结缔组织的病变。病理学家Kl emperer总结了自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硬皮病的经验以及Klinge的研究成果,认为这些疾病是全身胶原系统遭受损害的结果。他于1941年提出了“胶原病”的概念。由于风湿病的病变并不局限于胶原组织,1952年Ehrich建议将“胶原病”改名为“结缔组织病”,这一病名曾被临床学家和基础学家广为应用。然而结缔组织病并不能包含风湿病的全部,所以当今的临床学家多主张仍使用风湿病这一名称。
近30年来,由于生物化学、免疫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风湿病的研究领域也大为扩大和深入。1950年左右,类风湿因子(1948)、狼疮细胞(1948)、抗核抗体(1950) 陆续被发现以及泼尼松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1950),一系列重大进展使风湿病学有了一个飞跃发展,使风湿病的研究进入到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崭新阶段。
生活起居:生活规律,注意保温,居处宜干燥,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受寒及环境潮湿,春秋季节注意避免到人群聚集及公共场所活动,防止链球菌感染及其它传染病的流行,而影响机体康复,防止复发,调畅情态,保持良好心态[[编辑推荐:如何防护风湿性心脏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