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噎食窒息患者的抢救与临床护理
http://www.qm120.com2007-08-14 16:29:35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因服用精神药物可出现某些副作用,有时会影响到吞咽功能,以致患者进食时容易发生噎食,大量食物阻塞气道或误入气管造成窒息。轻者抢救成功,重者危及生命。2005年2月我区1例患者因吃荔枝出现噎食窒息状态,经及时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抢救措施及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7岁。主要表现为脑中风后构音不清,右侧鼻唇沟变浅,易发脾气,记忆力减退1个月余,怀疑存折被窃4天入院。入院诊断“血管性痴呆”。给予改善记忆及脑循环药物及小剂量利培酮(2mg/d)治疗。入院第35天患者坐在椅子上吃荔枝时突然出现满头大汗,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意识模糊。依据临床表现、脑中风及用药史,诊断为荔枝噎食窒息状态。
2 抢救措施
护理人员迅速撑开口腔用手探查及用竹筷刺激咽喉部引吐,但均未成功。又立即把患者俯卧位抱起呈头低足高位,躯干与地面约成45°角,用力拍击其背部肩胛间区,另一护理人员双手在患者剑突下向上用力加压,约1min,有一大块荔枝肉从口中吐出。
3 临床护理
3.1 观察病情 患者的气道阻塞物清除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口唇、呼吸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说明患者的气道中残留阻塞物,当机立断需要进一步采取其他抢救措施。如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术。本例患者窒息缺氧状态渐渐缓解,呼吸平稳,面色、口唇转红润,意识恢复清晰,说明气道中无残留物。同时应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护理单上。噎食窒息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患者可能发生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则应注意观察患者1~2天内有无高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细胞数等。
3.2 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饮食时突然发生窒息状态,意识模糊,毫无心理准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回忆起窒息情景时往往感精神紧张焦虑,有害怕心理,对再次进食易产生恐惧情绪,严重者产生拒食意念。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去安慰患者,讲明病情和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解除其思想顾虑,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其从不安、烦闷、恐惧、害怕等情绪中摆脱出来。同时与患者家属密切协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正确对待饮食。
3.3 做好饮食护理 对年龄较大、咀嚼功能不良和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需采取集中进餐方式。患者进食时护理人员在现场巡视,叮嘱患者细嚼慢咽。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带刺食物及黏性食物如年糕,避免团块大的食物如芋头、肉圆、水果等。食物不宜过烫,以免因烫而加快吞咽速度。
4 讨论
噎食窒息状态的抢救,及时发现是很关键,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清除气道的堵塞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从而改善全身的缺氧状态,尤其是大脑组织中枢的缺氧,进一步使呼吸中枢的功能尽早恢复。但是如果完全缺氧超过约6min后,体内储存的氧量耗竭完毕,可造成患者死亡。
本例患者年龄较大且有脑中风史,颅神经损害表现为鼻唇沟变浅、构音不清,表明咽喉部肌肉不协调,吞咽反射迟钝。同时患者服用利培酮(2mg/d),虽然利培酮低剂量时(<6mg/d)锥体外系副作用少[1],但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利培酮(2mg/d)对该患者有可能发生咽喉肌群失调,导致吞咽障碍。上述两方面的作用足以使患者无力将食物吞咽下去,引起噎食导致窒息发生。本例患者窒息状态被及时发现,抢救措施得当,食物很可能堵在相对较浅位置的咽喉部,才得以抢救成功。
因此,在我们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血管性痴呆的老年患者,首先,要了解该患者的病情特点,熟悉患者的用药情况,熟悉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以确保抢救及时、成功。第三,重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信任、支持、配合,消除不良情绪。最后,加强饮食护理,不能让患者单独进食,护理人员必须现场看护,帮助患者把一些粗大食物分细切碎,教育患者一口进食量要少,细嚼慢咽。严禁患者吃团块状、黏性等食物。吞咽明显困难者,护理人员小心缓慢喂食,给予半流质、流质或按医嘱给予鼻饲奶、静脉营养等,以确保患者营养的摄入和安全[1]。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7-749
作者单位: 226006 江苏南通,南通市紫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