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视点 >> 生活 >> 生活关注 >> 正文

食品安全事件考验国家检验

http://www.qm120.com2009-02-17 10:29:32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生活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随着有关部门的正式表态,两起有关奶品的“风波”几乎同时平息:

  一是“卫生部会同多个部门的专家对添加了OMP的蒙牛特仑苏牛奶进行研讨后认为,这一产品没有健康危害”;二是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调查结果显示,从去年9月中旬上海质监部门驻厂监管以来,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出厂的932批多美滋配方奶粉全部未检出三聚氰胺

  结论几乎令多个相关方“皆大欢喜”。但这些“好消息”并未消减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有关专家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屡次出现的权威检验合格,而产品仍不能保证没有问题的现象提醒我们思考很多问题,其中不仅包括标准缺失、标准落后等,更有监管制度改革的迫切性。专家呼吁,眼下急迫的是,变目前的末端检验为对食品原料配方和生产过程的控制。

  公众不仅仅恐惧三聚氰胺检测出一种难保还有其他

  三鹿奶粉事件让公众“闻三胺色变”,但事实上,公众担心的不仅仅是三聚氰胺。一位周末从宁波来京参加国际渔具展的朋友告诉记者,她将一岁多的孩子留在家里,整日奔波在外,最担心的是孩子吃的东西出问题,国产奶粉有问题,她换了进口的,“昨天美赞臣,今天多美滋;今天三聚氰胺,明天又会是什么?真不知如何是好。”

  事实上,从记者多种渠道了解到的信息看,消费者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仅从牛奶看,相关监管部门眼里也不应仅仅盯着三聚氰胺。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李青丰等专家学者就曾向记者表示,“目前的检测只能解决三胺,不能解决‘四胺’、‘五胺’问题。”

  14日上午记者打开电脑,见新浪网首页上正闪烁着“多美滋金盾,真金不怕火炼”一行大字。多美滋援引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结果,“扬眉吐气”,并“感谢在谣言事件中对我们支持的所有方面。”

  而就在此时,一条手机短信跳入记者眼帘:“多美滋等奶粉不含三聚氰胺,但‘结石宝宝’事实存在的现象说明奶粉还有问题,可能检测程序有误或含其他导致结石的有害物如滑石粉、碳酸钙等,仅测三聚氰胺不科学,送检也不科学。”

  就此相关问题,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如果多美滋致病的事实不能确认,谁都不便就此多说什么。一方面小孩儿得病的起因较复杂,可能因奶粉,也可能因其他食品,还有检测结果是否可靠的问题。另一方面,结石的成因从医学上也有较复杂的机理,能导致结石的物质也不仅仅是三聚氰胺。说奶粉不含三聚氰胺就不能导致结石未免以偏概全。

  记者就相关问题咨询了“化学出身”、刚刚在“仿瓷餐具风波”中多次呼吁改革相关监管制度的我国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记者被告知,肾、胆结石成分不一,肾结石中的70%由草酸钙引起,而滑石粉中主要含硅酸镁,硅酸镁易导致胆结石。

  需建立企业自我声明制度产品配方更改应强制备案

  董金狮表示,目前我国的相关监管制度暴露出许多问题。食品包括食品包装中等一些物质的添加问题,按照目前监管部门的说法,允许用的物质有规定,不允许用的不规定,那么企业在产品中加了未规定的物质,应该属违法。这就像停车,划定了停车位的地方可以停,没划位的地方就不应该停。但食品中的物质添加就像目前城市中到处停车没人管一样,有的企业加了,不出事就算了,出了事、造成重大危害了,或媒体捅出了,才进入监管部门视野。前段时间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和仿瓷餐具中的脲醛树脂问题就是例证。

  董金狮认为,目前我国的监管制度是重视末端检验,对企业产品原材料、配方、生产工艺等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不够。“现在是东西已经生产出来了,再进行末端管理,这太落后了,意义也不大。”

  一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曾向记者表示,“我们的标准是检验假设企业是用合格原料、经过合格工序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企业违规加入原材料,产品按成品检测时可能已很难检出或在短时间内检不出。但董金狮说,“没有检不出的物质,只是要不要检和要花多大成本检的问题。现在不是技术设备问题,而是管理体系问题。是要不要这样做。”

  董金狮分析说,从近年发生的种种食品安全事件看,从根上讲是企业道德问题,标准缺失、执法监管也有问题。现在许多检测合格的产品还是有问题,如三鹿奶粉、仿瓷餐具等,根上讲还是生产环节的问题。按我国QS制度要求,企业原材料必须是食品级的、是出自有资质企业、经过评估、有检测报告的。但许多企业并未按要求去做。有的企业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为降低成本等原因,擅自更改产品配方,更改后再不检测,再不到相关监管部门备案,更受不到相应制约和处罚。

  为此董金狮建议,我国应建立企业自我声明制度。其产品配方在申请生产许可时经过监管部门审核通过后,企业不得擅自更改。确实需要更改的,要再经监管部门审核备案。其生产的产品与企业申明的配方有出入,要受到惩罚。据介绍,目前我国QS制度已有企业自我声明,但多流于形式,几成“格式化声明”。

  检测合格品为何仍然有问题标准缺失方法老化隐患难除

  近年有些食品安全事件呈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产品经有关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但最后还是有问题。其中暴露的不仅仅是人们诟病的监管部门渎职问题(如我国相关许可证书、认证名不副实等),标准缺失以及标准落后也是重要问题。

  有关专家仍以三聚氰胺奶粉和仿瓷餐具为例,如果不检三聚氰胺和脲醛树脂,三鹿奶粉和仿瓷餐具就可能是合格的。打个比方,一个人体检,本来不知道或已经怀疑有肺病,但体检时只量身高体重或做心电图等,就是不照肺部X光片,得出的结论是健康或没有肺病,这难免令人无法信服。这种“只对一对二而非对三对四”的检验方法,恐怕也是近期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对“国家检验”形成“考问”的原因之一。

  记者听到这样的疑问:不允许添加的物质太多,不可能一一都检,这与体检不同。但“我们标准检测的目标是否也太少了呢?我们对一些物质的研究是否过于欠缺、被动了?”“我国许多产品检测项目太少,出口出不去,茶叶就曾经是个例子。我国检测十几种,日本检测七十多种。”

  这次蒙牛特仑苏OMP风波出现后,有专家私下流露出这样的看法,我国标准老化,对一些未明的新物质研究得太慢,这一方面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利,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企业进步。

  现实中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及媒体的相关报道,使我国公众对添加剂这一食品工业的“伴侣”心生恶感甚至惟恐避之不及。但董金狮告诉记者,我国添加剂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未来企业竞争实际上是一些微量物质及相关技术的竞争而非原料竞争。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利与弊、公众对食品安全不断提高的要求,无时无刻不使食品安全监管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这点看,政府相关部门可谓在从事“高危”行业,来不得任何马虎和懈怠。(记者 韩乐悟)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