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户籍
http://www.qm120.com2009-01-14 11:10:48 来源:全民健康网
:人才口子要开得更大些
郁潇亮 谢克伟
“这些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上海的水也用,上海的电也用,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的户口迁入上海呢?”昨天在审议中发言说,上海的人才口子要开得更大些,这有助于解决上海的社会保障问题。
指出,上海民生的首要问题是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上海老年人口比重高,社会保障负担重,目前,财政很大一块用于补贴社保基金的不足。而随着上海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参加社保的年轻人相对变少,这导致政府支出在补贴社保方面要占很大的比例。说,户籍卡得死,就会导致社保基金收得少,贴得多。
昨天记者采访市人保局相关人士获悉,由市人保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委、市公安局等部门已经完成《上海人才培育与引进》课题调研,目前包括新的居住证、户籍政策在内的人才引进政策尚在研究制订中。人才引进新政一旦研究制订完成,还需要报市委、市政府批准才能实施。
委员谈户口
结合学历学位,设“学历户口”管理制
符合三个基本条件之一应入“沪”
高: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
从2004年起,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办理上海市户籍实行评分政策,申请者的各项要素累计分值高于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的标准分。标准分为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户籍的基本资格分。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其各项要素累积分值不低于标准分的,可办理上海市户籍;低于标准分的,办理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标准分根据市政府户籍人口机械增长调控要求确定。
根据《2008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毕业生最高学历要素分为:博士27分、硕士24分、本科21分。近几年来标准分一直在不断提高,2005年的标准分为64分,2006年为68分,2007年已经提高到71分。读完硕士、博士后,想取得上海户籍的优势并不明显。
因此,他建议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结合学历学位,设立“学历户口”管理制度。
基本条件: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
学历要求:在符合基本条件后,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办理上海户口。
(1)博士学位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在上海工作满2年;(2)硕士学位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在上海工作满6年;(3)学士学位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在上海工作满12年。
居住证与户籍之间要有衔接渠道
陈玲: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陈玲认为,居住证制度的实施与户籍制度之间要有一个衔接渠道。这样,他们可以安心工作,单位也能留得住人才。她表示,在相应的新政策出台时,对旧政策也要及时进行“清理”,以避免新旧政策具体实施时造成矛盾。
陈玲同时指出,如果户籍政策以“紧缺专业”或者“重点学科”作为入户标准来衡量,不公平也不合理。“这样的导向性比较强,一些学校开始设置上述专业或者学科,但这些专业和学科的毕业生也不一定是非常出色地符合用人需要,应该有一个公平的制度设计,使‘紧缺专业’或者‘重点学科’外的其他毕业生也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分层次完善入户制度
蔡威: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市委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蔡威认为,应该在现有入户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更多人受惠。他建议说,对于优秀人才引进,还要兼顾到这些人才的子女就学等配套措施、问题;而对学历并不一定高,但属于紧缺的人才则可采用综合其诚信度、无犯罪记录等情况综合评分确定是否可以入户。针对普通外来务工者,也可制订到达一定年限入户的标准,使他们能看到希望。他认为,这样做还可以缓解城市老龄化时劳动力缺失的状况。
代表议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千万家庭幸福
把社区一些岗位腾给大学生
江君芬: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阳光驿站负责人江君芬在审议中深情地说,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关乎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一些协保的、下岗的低收入家庭,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培养成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地盼望孩子工作后能改变家庭的状况,“目前又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严重的影响,应届大学生就业难这个事实放在我们面前。”她热心地提议,如果是面向基层就业,是否可以考虑把社区的一些岗位腾出来给大学生就业,给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实习的岗位。
缓解就业难,财政应用在刀刃上
张辰:市人大代表、闵行区副区长
张辰说:“我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思考,用于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公共财政怎样投放才是用在刀刃上,真正能够起到作用。”张辰建议,“政府如果能够增加对企业员工培训的投入,能够一定程度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稳定用工机制。”
发挥世博效应缓解就业压力
浦栋麟:市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
对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就业问题,“80后”市人大代表浦栋麟有着切身的体验:“身边有很多同龄的朋友对就业的期望值有所降低,还有一些本来计划找工作的朋友也开始重新考虑继续读书,错开这段时期。”
浦栋麟建议,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严峻的情况下,首先,有关部门可以搭建一个平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去。另外,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资金,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留校做科研。
在采访中,浦栋麟拿出准备递交的书面意见———《发挥世博会效应缓解上海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建议》。在世博会期间,将有数千个常设性服务工作岗位,需要长期在岗,因此可以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
尽快设立上海市创业基金
朱洪超:市人大代表、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
“面对目前就业形势紧张的局面,我建议应设立统一的创业基金。”市人大代表朱洪超在书面意见中提出,以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为基础,扩大上海市科技创业基金的范围。从为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小范围到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鼓励失业人员、无业人员及其他人员创业的大范围。朱洪超说:“实际上,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全市的网络,可以将大学生创业基金与其他创业所需基金结合在一起,设立援助范围更加广泛的上海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失业人员及其他人员提供经济援助及其他便利条件。”
委员谈就业
解决孩子就业其实就是解决家庭稳定
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促就业
凤懋伦: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秘书长
凤懋伦告诉记者,家庭手工业曾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凤懋伦表示,有关部门可以制订家庭手工业产品推荐目录,同时将家庭手工业纳入就业指导计划中,向社会推荐、鼓励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种社会求业者参与到家庭手工业中。
创业基金改成就业辅助基金
汪亮: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
“让一无经验、二无资源的大学生创业是不切实际的,与其闲置大量的创业基金,不如把它们用在辅助毕业生就业上。”市政协委员汪亮表示,政府可以借鉴4050工程的经验,拿出一部分钱来补贴企业,鼓励公司吸纳应届生。
政府出资购社会公共服务岗位
谢玲丽:市政协委员、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
“解决一个孩子的就业问题,其实就解决了一个家庭的稳定问题。”谢玲丽指出“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岗位,在人口中的就业比例达到2%-3%,但在中国这一块几乎是空缺”。谢玲丽称在计生宣传、环保、社工服务等诸多领域,民办非赢利性公益性单位都大有可为,而目前的财政补贴政策、税收政策都没有惠及这些领域。
给青年人提供个性化创业建议
潘敏:市政协委员、团市委书记团市委将会继续打造以提供集约有效的创业信息资源服务为特征的上海青年创业平台,让有创业打算的青年既可获得创业的信息和政策,又能了解自己的个性、经历是否适合创业,同时还能得到个性化的专业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