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拿“失业”吓阻变革
http://www.qm120.com2008-12-14 10:41:44 来源:全民健康网
“失业”(叫“待业”、“下岗”也一样,反正是指退休前没有工作机会),对于一个人及其家庭来说,当然是大事,影响生计,也挫伤人的自尊;对于一个地区和国家,失业率过高,也可能造成社会动荡,所以对待失业问题不可不慎,扩大就业是政府的重要任务——这都是没有疑义的。
但是,不能因为害怕有人失业,不能因为担心裁减的人员不好安置,就不敢进行必要的变革。
有报道说,作为燃油税改革方案的最棘手的因素,是如何妥善安置那些下岗的交通收费人员;业内此前估计要裁撤60万人,这次将实施的方案预计大约24万,因为目前的方案锁定只撤销二级公路的收费站点,即一级公路的收费站点先不动。就具体的作为实施燃油税改革配套措施的收费公路改革方案来说,自然可以渐进推行,一步步地达到目标。我这里想说的是大道理、管总的道理:为了增进全社会的福祉,社会改革和技术革新必须推进,由此可能造成的有些人失业、需要安置再就业,应当妥善解决,但谁也不应拿“失业”来吓阻变革。
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大家知道,国际控烟大会最近给了中国一个批评性的“烟灰缸奖”,目的在促进中国的禁烟事业。大家可还记得,去年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方积乾在全国“两会”的小组讨论上呼吁加大禁烟力度,而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张保振回应说,禁烟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他没有具体解说何谓“影响社会稳定”,我猜不是怕加大控烟力度而引起烟民抗议,而是担心控烟减少一些地方的税源,控烟会造成烟农、烟厂工人、烟草专卖人员失业(事实上谁也不在乎农民失业,烟农可以不提)。这位副局大人的理由能成立吗?
其实,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就一直存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而造成的失业。十八世纪工人砸机器以发泄不满。高阳的那本畅销历史小说《胡雪岩》,大赞胡雪岩同情蚕农和中国传统的纺织业而抵制机器纺织的洋布,但胡雪岩只能以悲剧收场,他挽救不了传统纺织技术的破产和蚕农失业,只是把自己搭进去而已。
1938年11月18日,英王爱德华八世辞位前的23天,他视察了南威尔士地区,那里的矿区失业率高达40%到70%;他感伤地说“必须拿出些办法来”。什么办法?《光猪六壮士》的电影给出了一些叫人啼笑皆非的办法。但是,如果没有那样的转型阵痛,英国乃至欧洲发达国家,就不会有今天的服务业和高科技的高度发达,就不会有今天清洁优美的环境,就不会有如今这么多的休闲时光。正是因为有了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才使全社会受益,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不断缩小、趋向于消失。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大趋势,日本人不顾地狭人多,不怕造成失业,一直着力发展自动化,包括研发机器人。
请想想,从前北京的公共汽车售票员,在人丛中从前门挤到后门多么辛苦!如今她们会反对普及乘客自动交费吗?还有,北京电梯里那些坐高凳棍捅楼层按键的大姐,能继续让她们那样做贻笑天下吗?炼钢厂炉前工还反对自动控制,坚持要在高温前拼命吗?……这一切的实现,都经过了有人失业的过程!
事实上,我们为了变革已有相当多的社会成员,比如国企改制中的工人,付出过失业的代价。为了发展和繁荣,肯定还要有人付出一度失业的代价。只是我们不能用“代价论”来压制这些眼前利益受损者的合理要求,要尽快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国的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应该还可以接纳相当多的就业;我国的民营企业也很不发达,还可以创造很多就业机会。有报道说,对于因企业倒闭而返乡的农民工,愿意到中职学校学习的,河南省将每人补助1000元学费,以便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这就是真正的“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