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婚是指公开征求配偶。征婚一般是通过媒体公布自己的部分资料及对配偶的要求,获得回应,在条件适合的基础上双方进行联系,最终确定是否发展到婚姻。
广告,不论在哪个国家、以何种形式进行宣传,都具有空前的魅力。现在广告可以用“无孔不入”这个词来形容,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精神、情感等生活领域,可以说广告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广告征婚、广告交友、电视征婚等,只要你翻开报刊杂志,那形形择友信箱、交友指南就会铺天盖地而来。许多自认为寂寞孤独、对周围环境失去兴趣、而又具有情调的女士已十分热于广告交友,其中有不少单身女性,当然也不乏已婚妇女。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个人生活很愉快或者充满规律性,或是在事业上有所追求的女性是很少参加广告交友活动的。另外,女人家庭生活美满幸福、热爱周围环境、能合理支配自己的业余时间的女性一般也较少涉足广告交友。
可以说大凡参加广告征友活动的女性,其生活、工作、家庭等都有不尽人意之处。起码来说她自己不满足于自己的状况。在她感情空虚时,在她寂寞孤独时,却又找不到其它好的消遣与解脱方法,最终选择了广告交友这一富有浪漫与神秘色彩的方式。有人曾对8名“广告交友”的女士进行咨询,结果显示:3名是已婚妇女,1名是寡妇,2名是离异带有孩子的女性,另2名是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寂寞无助的少女。
由上不难看出:广告征友女性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不外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孤独寂寞又找不到更好的解脱办法;
2、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来控制感情,要借助外界的力量;
3、离异后一时难找知己和情人的女性或者丧偶的寡妇;
4、恋爱失意或失败过的大龄女郎,在周围没有知己与恋人时;
5、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或者失去兴趣;
6、处于青年迷惘期的少女;
7、婚后不久的少妇或对现实婚姻不满或者丈夫工作十分繁忙且时常因事外出者;
8、将生活情感过于理想化的女性;
9、性格内向、行为孤僻,即内心极不愉快也不愿向同事邻居倾吐交流的女性;
10、学历较高,情感丰富,而又希望配偶或异性朋友也具有较高品味的女性;
虽然在当前形势下,广告征婚择友越来越被公众所认可,大有推崇的趋势,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提请广大女士们注意:广告交友不是不可取,但它不是比较好的交友形式,弊和利各有说法不一。
第一,当今社会是个繁忙的社会,一般人对这个广告择友形式并不感兴趣。而十分注意征友广告的男性和女性,大都犯有同样的毛病:孤独寂寞。他们如果通过广告征婚认识了,可以说是两颗孤独的心相互慰藉,可以满足一时的心理需求,但是这样的朋友一般不会带来一个崭新的世界。时间一久,自然会相互厌倦,无论是在酒吧还是咖啡厅,都会产生一种“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觉。
第二,人类与自然界有一个根本的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为女性,对你的广告并不感兴趣,因为她们存在着同样的许多苦闷和烦恼,只不过求助的发泄方式不一样。因此,在广告交友中, 你所选择的大多数是一些异性朋友。真正能实心实意给你关怀和帮助的男性朋友不是没有,但在复杂的社会中,以往素不相识现在萍水相逢地来关心帮助你,当你在寂寞之时,其情感是脆弱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有限的,当他为你做了一些事情之后,你就会感情难以控制并以身相许。你认为找到了意中的白马王子,而他也可能只是逢场作戏。当你已进入角色感情投入时,他可能要离你而去,其结果可能是“噩梦醒来是黄昏”。
第三,住宅电话一般不要对外公布。一旦你的电话号码由择友广告公布于众,可能会有众多的不同用意的人或者女性前来找你,你家的电话铃声也会响个不停。如果让她知道了你的工作单位,说不定厚着脸皮找到单位的也不乏其人,要求见你,给你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的可能老板会炒你鱿鱼。
第四,如果找你的这位男士愿意娶你为妻,也算你寻觅上了真正的知音。但生活有时就如《马大帅》歌词里唱的那样:生活就是这么怪,老天常把玩笑开,想得到的他得不到,不想要的他偏来。虽然广告择友时髦、刺激,但不是你择友征婚的最佳形式,一定要谨慎行事,以防上当受骗。
如果你并不介意心理专家的忠告,仍要坚持享受一下广告征婚交友的浪漫情调,那么一下几点你千万注意:
1、你应当在广告中表明你追求男朋友的类型、交往方式是什么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你的广告词要直接了当、言简意赅,千万不要言语带有引诱性、模棱两可,要使人一看广告对你有一个好的看法和评价。
3、详细介绍你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学历、身高、工作情况、业余爱好等,以便择友更符合你的要求。
4、在广告择友中,你的单位名字比较好不用真实的地名。一般情况下找一位知心朋友代理你的电话或信件。
5、在最初的几次约会时,应尽量避免你们两人独处,也不要带他到你的单位宿舍,应选择一些人多、舒适的公园等地方会面。万一他要到宿舍小坐,你要找你的同伴作陪,不是很熟、不了解情况千万不能独处。
6、应尽快通过各种途径打听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姓名、住址、工作单位、为人性格等,以便及早确定是否合适与其交往。如有不合适,应及早的委婉拒绝,不要拖时间。
7、在生活中你应当多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制能力,学会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会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