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视点 >> 情感 >> 闪婚


闪婚的概述

      闪婚是闪电式结婚的简称。青年**闪电相识,爱情速配,已成为一种时尚。3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 5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7小时就可以确定终身伴侣……在一切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连恋爱婚姻的程序也变得更加便捷。时下,“闪婚”成了未婚年轻人的一种时尚,闪电般的相识,闪电般的爱情火花,闪电般的结婚。而据一报道说,时下迅速离婚的人数也在增加,有些人的婚姻甚至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天,就双双走上了离婚的法庭。那么,爱情的牢固程度与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吗?

业内人士对闪婚的评价

     对闪婚,要冷静

  市民政局婚姻处处长刘王记称,面对闪婚现象,不能一味否定。闪婚现象以前也曾出现过,那时是为达某种目的,如转移户口、单位分房等。而今的闪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青年的婚姻观。据最新统计,目前本市初婚年龄:男28岁,女25岁。这样的晚婚框架,让一些大龄青年(特别是忙于事业的)在婚姻上不愿陷入拉锯战。同时,结、离婚登记手续的简化,新人享有更大的隐私权和自主权,也给闪婚提供了很大方便。但由于彼此了解不够,闪婚确实有可能留下婚姻关系不稳定、相对提高等后患。

  虽不能武断地评判闪婚是好是坏,但也劝青年选择闪婚时一定要头脑冷静。

社会学家对闪婚的评价

  闪婚导致“短高快”

  社会学家郝麦收教授称,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事业自顾不暇又经历几次恋爱未果的**,他们不愿过多耽误工作和精力甚至浪费时间金钱。据统计,一见钟情的婚姻成功率仅10%。同时,闪婚也不符合婚姻的基本规律,爱是婚姻的基石,爱需要双方深入了解。闪婚会使这种足够的了解打折。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快餐式的爱情和婚姻会将婚姻家庭卷入缺乏理性的旋涡。闪婚已经导致“短高快”(认识时间短、高、离婚快)婚姻产生,这说明闪婚的支点不稳固。婚姻的成功和稳定,需要感性、理性双轨发展,爱情列车才能行驶得稳定持久。不能只凭和感觉开单轨的“磁悬浮”,所以劝**青年别让闪婚闪着。

  选择“闪婚”要冷静

  吉林省社会学家郑沪生表示,闪婚不能一味否定。闪婚以前也曾出现过,那时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如转移户口、单位分房等。而今的闪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青年的婚姻观。同时,结、离婚登记手续的简化,新人享有更大的隐私权和自主权。但由于彼此了解不够,闪婚确实有可能留下婚姻关系不稳定、相对提高等后患。虽不能武断地评判闪婚是好是坏,但也劝青年选择闪婚时更要头脑冷静

  闪婚:是指**双方认识不久便闪电般速度结婚,也算是以麦当劳 、肯德基为代表的快餐时代相匹配的快餐吧。便于与“青梅竹马”、“日久生情”等传统词语区别,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网友表示身边有认识不久就结婚的“闪婚”族。

闪婚与爱情

  “闪婚”的概念,来自于“闪客”、“闪存”之类的新名词,意思是“很快很快结婚”。婚姻大事,原本应该更细水长流一些,毕竟是要在一起过日子的,单凭一时的感觉就去民政局锁定彼此,颇有几分冒险意味,然而,在这个“快餐爱情”时代,就连结婚、离婚的程序都改成了更为便捷的方式,“闪婚”的出现,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一个产物。“觉得找对了人,就立刻结婚,这样至少会认真对待彼此的这段恋情,否则不讲责任,随意谈来谈去,婚姻也就不再纯粹。”——“闪婚”者这样说。

  在这个时代,结婚和离婚似乎越来越轻而易举,有时候,对婚姻做出决定几乎是可以不假思索的。当感情和婚姻不按理出牌时,“闪婚”一定会带来悲剧吗?

  主要观点

  ●是否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就一定能了解对方,就一定能保证婚姻的长久幸福?其实,在正确的时间遇上正确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人与人之间的了解程度与相处时间长短并不一定成正比,关键在于彼此之间是否意趣相投、是否敞开心扉坦诚相见;

  ●闪电带来的只是刹那的光亮,耀眼的光芒闪过之后,将是漆黑,紧随的甚至还有雷鸣,“闪婚”就是如此;

  ●“闪婚”但绝不是“盲目”结婚,只是抓住了机遇而已;

  ●**双方认为适合就要赶快结婚,拖延下去就可能结不了婚;

  ●对“闪婚”者而言,当过后进入平淡的婚姻期时,他们完全可以再培养感情,这样,感情就会持久,婚姻就会幸福。

  “闪婚”的前途要靠两人对婚姻进行精心经营。

  爱情长跑不一定能保证婚姻的长久幸福,最重要的是——

  在正确的时间遇上正确的人

  有人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投胎。作为人生的一件重要大事,婚姻对每个人来说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选择,是选择一见钟情式的“闪婚”?还是选择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各种方式孰喜孰悲?着实没有定论可言。

  通常认为,一见钟情下缔结的婚姻颇有几分冒险,因为恋爱时间的短促可能使彼此的了解不够充分,所谓“日久见人心”,恋爱应该更细水长流一些,然而,是否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就一定能了解对方,就一定能保证婚姻的长久幸福?笔者的一位闺中密友和她的丈夫经历了10年的爱情长跑才结婚,7年的婚姻生活,终因丈夫移情别恋而结束,这种例子并不少见。

  如果说恋爱期间一切是“让爱做主”,那么,进入婚姻家庭之后,当渐渐变成了温情,当生活趋于平淡,当审美疲劳出现时,夫妻双方所具备的家庭责任感的多少、对配偶忠贞度的高低、对外界诱惑的抵抗力的强弱等,将决定婚姻的质量和家庭的走向。恋爱时间的长短与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否是不一定成正比的,恋爱时全看每个人的眼光是否准确、正确,找到“执子之手”的人;婚姻生活就看夫妻双方的人品,决定了是否可以“与子偕老”,幸福长久一生。

  在正确的时间遇上正确的人,无论“闪婚”与否,都将是一出人生喜剧。

“80后”闪婚闪离趋势走高

 “80后”闪婚闪离趋势走高

  大量数据表明,我国“80后”草率结婚又轻率离婚的人数持续走高。“80后”独生子女成为离婚高发人群,已成为婚姻管理部门、婚姻家庭专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社会问题。一组数据让人怵目惊心:2006年,北京共有24952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有五分之一婚姻关系维持不到3年;三分之一在结婚5年内离婚;结婚不到1年就离婚的有970对,有52对离婚的夫妻结婚还不到1个月。

 这些离婚夫妻中,“80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调查涉及的“80后”离婚案件中,90%的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除北京之外,来自哈尔滨市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去年哈尔滨市离婚的有16995对,比2005年增长了5%,而且离婚者中年轻人激增。来自广州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数据也显示,“80后”委托离婚或咨询离婚的案例明显增多。

  “闪婚80后”难忍一地鸡毛

  据记者了解,有些小两口结婚仅一年左右,就因为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等小事打得不可开交,直至闹离婚。缺乏忍让和宽容,成为这些人群离婚的主要原因。“‘80后’独生子女成为离婚高发人群,他们‘闪婚’多,离婚也爽快,婚姻破裂与他们缺乏忍让宽容有直接关系。”

  民政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因婚姻濒临破裂而走进婚姻咨询室的人群中,有一半是20多岁的年轻人。”由于“80后”离婚案件当事人大多没有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使得他们离婚时的顾虑少了很多,因此离婚也显得“简单”了许多。有专家分析,“80后”独生子女成为离婚高发人群,跟父母从小过分溺爱,凡事帮孩子拿主意,养成孩子缺少忍让性、宽容度有直接关系。

啃老族80后”离婚比例大

  目前,长幼矛盾已成为“啃老族80后”离婚。一项调查显示,在离婚的“80后”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啃老族”:有八成家庭在双方父母家“蹭饭”,30%的年轻夫妇把自己的脏衣服拿到父母家里洗。更有一些彻底的“啃老族80后”,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就没有就业,更没有独立住房,与其中一方父母共同居住。由于经济不独立,又是“家务低能”,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当年轻夫妇中的一方不能与对方长辈和谐相处时,双方便会争吵不休,加之相互间缺乏宽容和理解,矛盾难以调和,当愤怒冤屈之情难抑时,双方会轻率地甩出“离婚”底牌。离婚在这些年轻夫妻看来,似乎理直气壮。

  “闪离”全因头脑发昏?

  “两个人登记时可能对婚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都不清楚,甚至根本就不愿担负责任,只注重婚姻中个人的感受。”说起“80后”离婚高发现象,一位在民政部门工作的同志向记者表示了担忧。

  数据显示,在“80后”离婚案件中,有70%的夫妻是自行相识组成家庭的,其中通过网络相识的占20%。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通过网络相识而结婚的**都有着以下共同点:婚前,都对现实生活怀有“乌托邦”式的幻想,婚前浪漫,婚后烦恼,因对美好婚姻的幻想破灭,最终走进婚姻死胡同。

  对“80后”的“闪婚”、“闪离”现象,也有专家表达出了不同的声音:“80后”大胆地挑选自己的恋爱对象,他们中对待婚姻多数是谨慎的,因为婚姻承诺的违约成本非常高。“80后”身上的许多品质以及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不是因为他们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而是因为他们还年轻。

  一些婚管部门及社会学家也发出呼吁:婚姻不是儿戏,更不是鸡肋,需要慎重对待。年轻一代更要珍视婚姻和家庭,给对方以信任和理解,相互间应包容和忍让,幸福的家庭应来自对质朴生活的深度理解,而不是草率行事。

“闪婚”,险情到底有多大?

      “闪婚”,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有相处不错的,但更多会留下后遗症。由于草率结婚而离异的夫妇占了50%以上的比例。尤其是利益驱动下的“闪婚”,风险更大。

      我觉得“闪婚”大致分两类,一类是有客观因素造成的,比如一方要出国留学了,或者拆房动迁,又或要了却病危父母的心愿,还有女方意外怀孕、傍大款等等。除了客观的因素外,还有一种“闪婚”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即和人的个性有关。

      由于一直在“幸福生活”从事情感咨询和白领择偶服务,接触了大量的实例,我也曾为一些客户作了个性测试,我发现喜欢“闪婚”的人和他们天生的用脑偏好有关。

      按心理学家荣格的类型学理论,人在观察和接收外界信息时的用脑偏好是不一样的。一半以上的人偏好用五官来感觉,着眼于客观事实,关注今天,另外一类人偏好直觉和相像,着眼于事物的内涵和联系,关注未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实感的人去购房,他要看面积、房型、朝向、性价比,总之,要走访许多的楼盘,汇总方方面面的事实、数据来考虑是否购买;而偏好直觉的人,走进某一个样板房,他不太关注细节,只是一个总体的直觉,如果直觉不错的话,又会产生许多联想,比如一缕阳光射进来,他捧着书坐在客厅的摇椅上,厨房飘来阵阵香味……好温馨的家啊!于是,他很快就做了决定。

      在恋爱中,偏好实感的人一般不会“闪婚”的,他们通常需要方方面面的了解,心里才会踏实,才会有安全感。而偏好直觉的人一旦触电,就会有许多和想象,尤其是两个都是偏好直觉的人,会把对方想象成完美的另一半而闪电式结婚,忽略了对方一些品质、能力等等。

      所以,恋爱中的人比较好要了解自己的个性和用脑偏好,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如偏好直觉的人多注意观察一些实际事实。避免盲目和冲动。而偏好实感的人如果能多一些直觉和想象,会给恋爱增添浪漫和。

      总的来说,“闪婚”,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有相处不错的,但更多会留下后遗症。我曾看过一份某区民政局离婚案例的调查,由于草率结婚而离异的夫妇占了50%以上的比例。尤其是利益驱动下的“闪婚”,风险更大。

相关文章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