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视点 >> 两性 >> 同性恋 >> 同性恋现状 >> 正文

话说

http://www.qm120.com2008-04-17 13:33:37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同性恋现状

  近年来,有关国内者生活的纪实文学作品和社会学、心理学文献开始与大众见面。这类文字中,者通常被描述成一伙把性作为生活唯一目的、狂热地追求性满足的异类,一帮偏爱习惯、举止行为都很异常的怪物。然而,做为现象研究者的我,却许多次为收到的者信件中所展现的高尚节操、成熟理性和丰富情感所震撼。

  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生理--心理--社会现象,自有人类社会开始即存在。在生殖崇拜及其衍生的种种观念占压倒优势、主流地位的时代和地区,一直被视作异端、不轨行为或特殊的堕落。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多位心理、精神病学和性学大师发现把归于道德问题是相当幼稚的、非科学的。正因为此,本世纪中期学术界普遍把这一现象归入病态。我国心理、精神病学界也承袭了此种观点。

  但是,60年代以来的大量科研成果先是在少数地区否定了视为疾病的传统学说,继而在世界科学界得到广泛认可。这最终导致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把排除于疾病范畴,并将其作为一种少数人的自然状态--与异性恋相平行的状态。许多著名学者把与异性恋间的差异比喻作不同人种间的差异,或左利手与右利手间(习惯用哪只手)的差异。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众长期把不能导致或不利于生育的性活动看作问题,特别是道德问题。近年我国性科学的长足发展已经涤荡了一些与传统偏见相关的伪科学认识(如在对自我刺激或称的认识方面)。可是因为同不仅不能导致生育而且还涉及他人,所以多数人仍坚持将其视作道德问题。这一状况需要医学、心理、精神病、社会学、学、法学界等多学科专家与同群体自身的长期努力加以纠正。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10年的多项科研成果表明,一个人性成熟后选择的对象是同性还是异性,主要取决于先天因素。在这一生物学素质的基础上,后天环境因素(如养育情况、早期性经历)具有一定作用。调查发现,各种文化背景(包括民族习俗、经济、政治背景等)不同的人类社会中,者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极其相近--在各个国家及地区,包括现代中国,都有1~5%的人是者。

  80年代艾滋病(AIDS)首先在美国部分男性者中被确认。这使得者成为西方国家右翼政治家、新法西斯分子和一些教会冷酷攻击的目标,从而使整个群体蒙受了不白之冤。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世界上近80%的AIDS病人和艾滋病毒感染者是因为异性而染病的异性恋者,AIDS的发病率在女性群体中最低,她们发生AIDS及性病的可能性远逊于**异性恋者。正是考虑到这一重要事实,特别是全人类健康的利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共同迎接(AIDS的)挑战、共享权利、同担责任(在AIDS方面人皆享有被他人宽容的权利,人皆肩负宽容他人的责任)等世界艾滋病日口号,并呼吁大众社会对同性者持宽容态度。最近(1995年9月)召开的第三届亚太地区AIDS大会更进一步提出口号:理解、承诺和关怀。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在有关认识方面出现的积极而重大的变化。科学正成为引导大众认识进步的旗手。社会已开始以新的态度关注者。1994年全国多学科的专家在北京聚会研讨现象,一致认为异性恋大众应当与群体建立相互理解、宽容和帮助的新型关系。(《健康报》1994.12.20)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萧乾发表专文《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指出此类转折标志着我国对这一特殊现象(注:即现象)已采取了开明态度,这是我国克服固有成见,作与现代社会并驾齐驱的努力。不久前,上海执法机关对企图以告发隐私敲诈勒索目的的两个犯罪分子判处了有期徒刑各1年6个月。

  我们的社会正在进步,向更和谐、更理性、更有益于人性发展的目标进步。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