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视点 >> 节日 >> 2009春节 >> 庙会 >> 正文

庙会文化

http://www.qm120.com2009-01-18 10:29:0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庙会 庙会文化

       庙会文化是我国民族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极其复杂、古又新鲜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既是宗教的,又是世俗的,充分反映了农民群众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态势。它世代延续、传承和发展,历久不衰,屡禁不止。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城乡各地庙会兴起,规模可观,值得研究。

  庙会文化的起源

  我国庙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1986年在辽西牛河梁“女神庙”地下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我国大约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了庙会活动。

  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乱、战争频繁,佛教得以广泛流传,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北魏时期,修庙之风大兴,盛大的庙会逐渐代替了原来的社祭活动,据记载:当时,仅洛阳一地就有寺庙1300余座。

  到我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的唐朝,由于统治者比较开明,思想界比较活跃,不再像汉朝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宗教活动益发兴盛起来,儒、佛、道等各种思想及宗教得到广泛的流传。

  明清时期,“行香走会”活动风靡一时,民间艺术活动在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祭神大游行中大展风采。群众性的文娱活动使庙会文化得到了取之不竭的补充与不断的提高,产生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吸引力。

  综观文化史可见:庙会的产生与形成,是社会物质生产和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也是人类进化中精神世界的一种需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一、在人类童年时代,由于对自然界千变万化现象难以理解,对自然灾害无力对抗,认为冥冥之中,有一种超人间的力量在支配着世界、主宰着一切,人的福祸吉凶、生老病死都由这种超人间力量的神灵来决定,人们由畏惧而产生敬仰,并渐渐形成了以神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为了得到神灵的保护与恩赐,便建庙设祭,顶礼膜拜,以寻求精神的寄托与慰藉。

  二、人们出于对祖先、前贤、爱国志士、民族英雄、能工巧匠、忠臣贤孝及帝王将相的景仰崇拜,为了永久纪念他们,便在他们谢世之后,修庙宇、塑泥胎,进行祭祀(所以,在我国人神是合一的)。

  三、当善良的人们无力惩处社会邪恶势力时,便借用神灵对人的恐吓威力,树起一个个主宰一切的观念偶像,藉此告谕、训诫坏人坏事,抚慰、称颂好人好事,追求劝善、积德、修身养性的宿命效应。

  四、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人们对阶级压迫、阶级剥削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不但无法理解,而且,也找不到解脱这种苦难的现实途径,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虚构的“来世”或“天堂”,求助他们无限崇拜的神灵的保佑。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极力扶持宗教组织,不懈宣扬迷信思想,无限夸大神灵威力,自诩“真龙天子”,并将政权与神权结合起来,搜刮民财,普修庙宇,将它变成愚弄、麻醉、统治人民大众的精神工具。

  庙会文化类型

  庙会文化是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各地、各种庙会举行的时间、期限和内容虽有不同,但从性质上分,大体上可以归纳以下几类:

  ——封建迷信型。这种庙会用虚构的自然力量来实现参与者虚无飘渺的驱邪治病、占卜算卦、兜售神药的愿望和目的,既无严肃的宗教意义,也无积极的文化意义。

  ——传统宗教型。这种庙会尊崇神或佛,有教义教规和经籍典册,有专门神职人员和传统礼仪程式。它利用庙会文化中的民间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艺术形式来展示、传播宗教。

  ——纪念祭祀型。崇拜英雄豪杰、爱国志士、清官洁吏、名医良师、圣贤祖先。有礼仪设施、传统的礼仪程式及活动周期。

  ——文化经贸型。为开发本地经济、民俗、文化资源而举行的庙会。以经贸、旅游、戏曲、电影(视)、曲艺、杂技、电子游戏、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

  ——娱乐交往型。这种庙会一般在农闲季节举行。每当临近会期,周围村落农民便接亲眷邀朋友,叙亲情、话农事、洽生意,有的还择婿配偶。此类庙会对农民群众有极大的吸引力。

  从庙会的类型看,宗教信仰是庙会的起源,经贸和文化是庙会的支点。

  正确引导庙会文化活动

  发挥庙会文化的积极作用,虽然有利于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发展经济贸易,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