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健 >> 远离亚健康 >> 预防亚健康 >> 正文

团圆节 注意特殊人群的心理防护

http://www.qm120.com2008-09-22 10:00:49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中秋团员佳节,对于某部分人而言,意味着可怕的孤独和无尽的思念,据有关调查显示,在端午节、中秋节及清明节前后一到四周内自杀死亡的人数比平时多。我们在欢度中秋的同时,也要注意关心周围人的感受,为社会多奉献一份关爱。

  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合家团圆或追思先人的传统重大节日前后,自数会大幅增加,与这些节日易引致部分人的情绪出现过大起伏有关。个案分析发现,很多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透露出想自杀的讯息,只要亲友适时拉一把,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地震后第一个中秋节,社会各界都对地震灾区人民如何度过格外关注,积极筹备各类送慰问、捐物品等活动。然而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对于地震灾区失去亲人的灾民们则可能意味着要面临一次心灵的震荡。昨天,上海和四川两地的心理专家发出“中秋红色预警”,建议社会各界以正确的方式给予灾区人民关心。

  “中秋祝福、慰问的分寸感拿捏非常重要。”复旦大学心理系主任孙时进对此特别提醒,别因为好心给予地震灾区群众特殊的关心,反而酿成效应,给他们一种心理暗示,造成情感压力。“不同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自我调适和恢复能力都不同,四川人特别重视百日,百日祭奠之后,有些人就会觉得事情过去了,要向前看;有些人独立性较强,不希望再被人以同情的眼光看待,不想再靠人。这些都需要我们细致地区别,用不同方式对待。”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顾东辉则表示,对于在上海过节的灾区学生,不要让中秋节太“特殊化”,可以同对待其他外地学生同样的方式,而非强调四川灾区。“就当成是地震过后一个普通的节日。”而对于四川当地的受灾群众,他认为更应该注重平时社会关系的重建,比如在新的社区里通过居民骨干设立腰鼓队、象棋班、歌舞队等小团体,重新营造一种完整健康的社会环境,重构人际关系、亲友网络。

  “中秋心理”存分歧

  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大批心理援助社工和专家陆续入川,为灾区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展开心理干预。

  此前,四川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吕提出,中秋节前后,思亲的情绪将为震后灾区人民亮起心理救援红色预警。而上海的专家却表示,我们应该相信人们面对任何突发灾难后的自愈能力,太过强调反而容易成为暗示。

  应淡化节日概念

  “因为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存在,所以心理支援工作者达成共识才更加重要。”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主任蔡忠说,灾后第一时间,上海的心理支援社工已入川。至今第三批第三批心理支援社工已开拔入川,按计划将在当地援助一个月。在对当地的走访和咨询后,最终决定“淡化”节日的概念。

  此后,这一观念在专家中逐渐开始达成一致。昨日公布的《基本共识》中,对中秋活动也做出一些概述,在节前动员安置点和其他聚居区的居民以栋为单位,选出负责人,建立社区领导下的自助组织,负责联络栋内居民,及时反映栋内居民的生活情况,以及组织一些类似于“上海一家人”当中包饺子之类的联谊活动,增强居民的“社区家园”意识;同时,上海已打算在都江堰学校和安置点成立四个“向阳屋”,供青少年做心理辅导。

  “中秋只是365天中的一天,要过,不过也没必要太强化。”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顾东辉说道。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